为什么不能尚未学习就去比较圣贤之高低? | 王阳明心学问答
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尚未学习就去比较圣贤之高低?
答:学习圣贤文化,大家会习惯性地讨论儒释道的异同、理学与心学的是非、阳明先生的历史地位等诸多问题。500年前,阳明先生的弟子中也出现过同样的状况。在阳明先生看来,这样的争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让自己误入歧途。“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我们不看朱、陆是非,只看自己是非。自己尚未窥其藩篱,却去评论圣贤之是非,这是何等的不明智!这样的讨论,足以将我们卷入思辨的泥潭,浪费宝贵的生命时光。“学者苟取而观之,其是非同异,当有不待于辩说者。而顾一倡群和,剿说雷同,如矮人之观场,莫知悲笑之所自,岂非贵耳贱目,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者之过欤!”圣贤面前,放下自己的胜心旧习,开始行动,开始学习,是非同异自能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