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拆掉部门之间的“墙”
“吴总监,明天上午刘总让您在会上宣贯公司审计制度。”助理在门口探了下头,撂下一句话,就消失了。吴霞打开邮件,无奈地叹了口气。
吴霞是一家快销品公司的审计总监,三年前,她从外企“空降”到这家民营企业,这么长时间以来,吴霞一直感到自己难以适应这家公司的文化。
总裁多次安排她在月度会上对原则性问题进行说明。但吴霞内心对此非常抵触:审计部门只负责事后审计,公司的制度文件应该由总裁办公室发布,也自然应该属于总裁的工作范畴——总裁动不动就把自己推出来,这不合适!
在公司,吴霞不仅与总裁关系紧张,跟其他部门也不太和谐。见到吴霞,其他的高管都绕道走。一次,吴霞带领团队审计市场部营销支出,市场部副总直接和她拍了桌子,声称自己带着兄弟们累死累活地做了这么多场活动,却被内部人这样翻来覆去地质问,如果再这样审计下去,他就辞职不干了!
每次遇到类似事情,吴霞肚子里的委屈比山还大。在她看来,自己所率领的审计部门直接受董事会管辖,有责任了解公司各部门的活动中是否有不合规行为,无论自己是铁面无私还是不近人情,都是职业精神的体现。
因此,属于监督层的审计团队与属于经营层的高管团队之间,沟通很少,一旦对话就是剑拔弩张,结果自然两败俱伤——双方一直处于互相猜忌和防备之中,直到……
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
“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cè dá)之心。”
在一次中华文化的学习会上,当读到阳明先生《寄希渊书》中的这句话时,吴霞被“震”到了——她不禁联想到了工作:负责审计的自己,是不是给自我贴上了“君子”的标签,轻易便指责同事,甚至夸大他们的错误?
吴霞对此诚惶诚恐:原来自己的工作中,有太多“使人为小人”的心。
虽然自己清楚,审计工作,预先防范胜于事后查处,但她却很少为预防而付出努力。作为审计总监,吴霞原来一直认为,查出的问题越多,内审的价值就越大——假若提前防范,最终查不出问题,又如何体现自己和团队的价值?
在这样的“使同事为小人”的起心动念的笼罩下,她与同事之间,她的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渐渐筑起了一道越来越厚的墙,进而工作也越来越举步维艰。总裁屡次批评她消极、不作为,她不以为然;同事对她侧目而视,她觉得那是别人心里有愧……
吴霞意识到:事后查出问题,意味着公司利益已经受到了重大损失,为公司保驾护航,事先预防,帮助同事少犯错误并成就他们,才是审计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哪有审计,只有服务,摒弃各自逞强,共赴同一未来!”一瞬间,这样一句话从吴霞心中涌出。“管理层、监督层,你们、我们……一切都分得清清楚楚。说到底,哪里有‘部门墙’呢?分明就是自己的‘心墙’!”
心心念念只想体现个人和本部门的价值,就会导致部门互相推诿。但其实,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不只是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在环环相扣的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缺漏。唯有与公司同频共振,才能真正预防问题出现,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们都在一条船上
回到公司,吴霞马上调整了工作方式,把审计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预先防范上来,主动征求大家建议,与其他部门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切感知到:管理团队的成员其实特别渴望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毕竟,没有人想要违规,更没有人愿意被处罚。
感受着吴霞的焕然一新,董事长感慨:如果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拆除心墙,开发内在无穷的力量,凝聚成的合力该是多么不可思议。
无论你能力如何,如果一心只想证明自己,就会在同事和部门之间竖起一道道的厚墙,进而损害公司利益。
反之,倘若拥有一颗成就伙伴、成就公司的大我之心,往往会团结同事、融合不同的部门,乃至为整个公司形成合力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