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惑,这里有答案
问题1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答
类似的问题还有:
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待遇更好的?
在大公司做一颗螺丝钉,还是在一个成长型公司,与企业共同成长?
……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平面中的问题。当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不够高时,这些选择变成非黑即白的二选一;但如果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往往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不妨从这四个问题出发,来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
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年轻人?这个时代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作为年轻人,如何在这个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修炼自己高尚的人格?
基于个人的喜好或更好的待遇,可能都并非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是,选择一个能让自己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地方,锤炼自己、成长自己。
问题2
如何克服自己的焦虑和迷茫?
答
焦虑和迷茫源自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源自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不在更高层面上的假设。如果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未来的人生,难免会生出这些困惑。站在巨人的肩膀,已经可以让我们走的更好;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膀并追随,今天面临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根本的解决路径。
克服焦虑与迷茫,不是在某件事上用功,而是回到自身,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校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问题3
选择怎样的另一半?如何与另一半相处?
答
你是怎样的人,就会选择怎样的爱情;你拥有怎样的格局境界,就会成就怎样的婚姻与家庭。因而,问题的本质不是选择另一半,而是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诗经》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话真正的内涵是:一个人真正的美好,是心灵的美好;建设自己美好的心灵品质,君子才会有“好逑”。因而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你是谁。
问题4
当发现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时,如何面对心中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答
人生中,你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难免会生出挫败感,特别是对名校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每个人生而不同,成长于不同的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学校,但这颗心没有不同,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限可能 。从这点来看,人人生而平等。
当知道人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学识,而更取决于拥有怎样的格局境界时,你自然就不会为自己不是名校毕业而缺乏自信,也不会再为自己某一项专业技能不如别人而失落,因为你已经开始在心上发力,垂直攀登,必将成就美满的人生与事业。
问题5
选择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
答
根据关系亲密程度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将与我们生命有交集的人划分为四个层次:
相识:彼此相识,偶尔见个面,点个赞,甚而会有一些合作的人。
同事:为了同一项事业一起工作的人。
朋友:具有共同背景和经历且相互信赖的人。
同仁:志同道合之人。
认为自己一个人过得很好,不必再去交朋友,或者只想着去交有用的朋友,这些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第一,混淆了四种人的关系,而且,没有朋友与同仁之人,年轻时可以独来独往,万事不求人,但年岁大起来的时候,孤家寡人的生活就比较悲凉。毕竟人属于群居动物,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与人性对抗,最终受难的一定是自己。
第二,不要总去想别人对我是否“有用”,而是要去问我能带给他人怎样的价值。当我们开始建设自己、成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真正利益他人的人时,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人被我们所吸引,成为我们的朋友乃至同仁。
所以,交友的关键,不是我们选择怎样的人,而是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自然就能吸引到相同气质的朋友乃至同仁。
问题6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答
自由,不是满含“小我”的私欲的膨胀;真正的自由,是“大我”的彰显。如果被“名、利、色”紧紧捆缚,何谈自由?让生命真正舒展,这样的大我,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度过幸福自在的人生。
问题7
当发现自己即便十分努力,也比不上别人时,为什么还要奋斗?
答
有人说,当一只兔子在努力奔跑时,乌龟还有必要奔跑吗?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象。
每个人先天的资质、禀赋有深浅、多寡之分,所以有的人像兔子,有的人像乌龟,但不论你现在跑的快还是慢,都有一条更快、更好、更有效果的成长路径,那就是:依道而行,心上用功。
提升格局境界的道路并不拥挤,通向真正成功的道路也不拥挤。所以,不必纠结自己是“兔子”还是“乌龟”,重要的是:从当下开始,就走在朝向光明的路上。
我们会发现:上面这些问题都是“黑暗”中的问题,如果自己的内心明亮起来,那么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1508年,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面对从四方而来的学子,阳明先生写下了振聋发聩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其中谈到非常关键的八个字:
立志
阳明先生讲“后世大患,尤在无志”,今天,人们之所以还有如此多问题,之所以一无所成,皆是因为没有志向。古人云“不患妨功,唯患夺志”,关键在于,今天的你是否有志可夺?
即便已经取得一些功名,但如果没有志向,功名也不值一提。如果不是为了实现“更崇高的人”的目标,即便暂时取得成功,也会如昙花一现般不会长久。没有立志的一生,就“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立志,本质上是相信心中拥有无尽宝藏。一个人之所以还没有立志,不愿立志,本质是因为不相信心中拥有无尽宝藏,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不知道未来的自己还可以无数倍地超越现在的自己,可以朝向更崇高、更伟大的方向迈进。
也许你已经跑的很快,也许你很勤奋,但如果没有方向或方向不对,现在的勤奋和努力只会偏离目标越来越远。立志,让人生从此有了终点。以终为始,坚定前行。
勤学
勤学,并不是勤奋。勤学,是学以明道。什么样的心灵品质才最为可贵?如阳明先生所言,“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勤学的本质,是成为怎样一个人。
改过
对一个人来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能改过,“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只怕不愿、不能改过,如阳明先生所言,“甘心于污浊终焉,吾亦绝望尔矣”。
敢于改过、愿意改过。龙场悟道后的阳明先生尚且说自己“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作为当代青年人,要敢于用“惟精惟一”的功夫,让原本光明的那颗心得以绽放。如此,走出校园,无论面临何种境遇,都能应变无穷,心生万法。
责善
责善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为他人责善。朋友之道,即责善之道。当朋友出现问题时,应真诚为他责善。
第二种境界,“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对他人的责善、攻击甚至诽谤,应该心怀感恩,给我们责善的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雕琢自己。
第三种境界,“诸生责善,当自吾始。”不仅给他人责善,更要主动请他人给自己责善。寻找有道者,寻找那些走在自己前面的人,为自己责善,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断明亮起来,这才是正确的为学之道。
当你遇到迷茫时,要想到人生还有无尽宝藏等待你的开发,只要沿着“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道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明白本质后不论面临考研还是即将工作,都会开始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当遇到关键的人生抉择时,就会以最大化利益他人为准则来引导自己做出选择,从而为世界作出更多实质性贡献。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勇敢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一生之中,成为奋斗者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