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力量势不可挡
01
从字面含义来看,《道德经》第十九章可以这么来理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去除对名利、巧智的追求,才能更好地利益民众;去除满足一己私欲的假仁假义,民众自会回归孝慈。(孝悌仁慈人人内心皆有,只是平时容易被不好的欲望所遮蔽,去掉这些私欲,就会恢复清澈的本心。)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以上三者是圣人所体证到的境界,难以用文字表达。让人心回归所属、回归淳朴,去掉私心杂欲,就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在《道德经》第十九章,老子用“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的排比,描述了上古时期的质朴民风。
02
时代在前进,现代的我们当然不可能完全复刻这段话字面描述的景象,但我们的心,却仍然能去靠近上古的质朴之道,而这对于今天的中小企业家而言,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跟随一位从事养老行业的企业家的心路历程,来体会企业经营中“朴”的力量。
这位企业家在回顾自己近30年的创业之路时,格外看重自己的奶奶曾经嘱咐过他的一句话——“只要有能力去帮助人家,你就一定要去帮助人家。”
这句出自一位农村老人、朴实无华的话语,影响了这位企业家一生的经营哲学。在创办企业刚刚取得一点成绩时,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事业,为企业的好口碑奠定了一定基础。
当他开始接触中华经典,深度学习《道德经》时,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过去所践行的经营哲学,正是对“朴”的切实验证。
而为了实现从暗合道妙到明合妙用的转变,他开始将“朴”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言传身教影响高管,通过境教、心教影响员工,在工作的各个场景中都不断弱化对“巧、智、利”的追求。
当质朴成为企业上下的共同认可并融入每个人心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行为自然就会减少。
踏实、质朴的工作作风一经形成,就会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在面对巨大困难之时。在去年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这位企业家虽然希望旗下养老院院长能够尽早回家,但院长们的答复却出奇地统一:我们不能走,因为老人看到我们,他们才踏实,我们在这里,我们也踏实。
最终,整个疫情期间,这位企业家旗下的100多家养老院,近万名老人、近万名护理人员,没有一例感染病症,得到了民政局的高度赞扬。
总结应对疫情的经验,这位企业家这样讲到,很多取得良好成效的事情,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人心的自然流露,特别是在自己体会到老子所倡导的“朴”的力量后。
03
如果企业内部能建立一种质朴、踏实的工作氛围,全体员工就有可能形成“一呼百应”之势,在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工作方案的推动与执行以及日常运营、管理等各方面,都能更加顺畅、高效。
大道至简,回归质朴。企业家通过学习培养“见素抱朴”的品质,进而影响高管,员工随之也能耳濡目染,最终便可打造朴实无华但却势不可挡的执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