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有志更重要——阳明先生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诸同仁:
距“龙场悟道”已过去三年,我被调回京师,在吏部担任“验封清吏司主事”。此时,我收到妻弟诸用明寄来的一封书信,他在信中谈及自己学业和家中小儿的科举状况。我在复信中,重点提及“晦养厚积”“花之千叶者无实”等体悟,持论由衷,想来亦可跨越时空,分享给天下家长。
我在回复中这样写到:看到贤弟近日在学问上有所长进,非常高兴,但恳望他不要急于科举中第,因为对君子而言,只担心自己学业精进与否,不把功名利达挂于心上。也许在别人看来,考中进士已经上佳之事,但我对贤弟怀有更大期望,不仅仅只是得第而已,不知贤弟是否明白我的心意?
听说两位贤侄去年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并非我不乐见他们年少有成,但我真心以为,倘若真的“不幸”考中,岂不是误却此生?越是天资优秀的孩子,越应该晦养厚积,不宜早早发露。事物先要翕聚,才能发散,天理如此,何况人乎?
“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枝叶花朵过于繁茂华美的植物,结出的果实往往很小,甚至无果可结。人法天道,难道不也如此吗?作为家长,难道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只结出一个小小果实,却不成长为参天大树吗?
如果年少考取功名就心满意足,可能这个志向就太小了,不足以支撑他在未来长成栋梁。相比早早得志,年少有志才是更重要的,胸怀大志、晦养厚积,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心声如是,希望当代诸君也能有所体察参照。如今许多家长往往急于收获,希望孩子早早成才,考上名牌大学,毕业之后找到收入丰厚的工作,以光耀门楣,为此甚至不惜拔苗助长。如果家长只希望子女成为一个“小器”,那么练就一些谋生技能,足以养家糊口即可。
一个人若想攀登一座小山,那么随便穿一双鞋子便可出发,但如果想登顶一座高山,就必须做好周全准备。
深深扎根、积聚能量,才能成就“大器”。而晦养厚积的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的人生战略,在养精蓄锐的同时,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需要韬光养晦之时选择韬光养晦;需要尽锐出战之时,动如雷霆,绝不过错过来到面前的机会。
晦养厚积,才能根深叶茂;
年少有志,才能担当大事。
王守仁
1511年 正德六年
阳明先生信札
编后
中小微企业家大多白手起家,面对每天纷繁琐碎的各项事务,大都亲力亲为、独上战场,无形之中,会大大提升沟通、试错成本。从过往四部曲对中小微企业的调查和了解来看,企业家除了日常工作方面的沟通,与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沟通,往往也多有不畅。
与子女存在沟通问题,对中小微企业家而言是一个常见且不好改善的现状。由于许多中小微企业家创业艰辛,平时头绪繁多,基本很少能够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如何培养孩子成才常常是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痛。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特以这种见字如面的表达方式,分享阳明先生这篇《寄诸用明书》,希望能对家长尤其是企业家们有所助益。真正助力中小微企业家成长,不仅仅是助力他们获得事业上的发展,还包括实现生活上的完满。
后疫情时代,尝试从中华经典中学习、吸收智慧,并将之应用于帮助中小微企业家改善家庭教育,可以从另一层面缓解压力及无力感,这就如同请到了一位足以让人放心的教育顾问,企业家可以在全家共学中提升自己、拥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