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提问:

想要解决企业的问题,我们应该反省与客户的关系,为什么总是要我们反省与父母的关系呢?

 

老师回答:

 

经典给与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教诲,那就是:我们只有一颗心,爱父母与爱客户,都是这一颗心的事。我们现在许多的偏知偏见、贪念贪欲都是在童年时候种下的。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这份恩情无以为报,但是我们却总是很轻易就忘记这一点。

 

与父母相处时,遇到一两件不顺自己心的事儿,或者父母说了几句重话,就会有情绪,甚至和父母争吵、发火。

 

试想,我们这样对待父母,又会怎样对待客户呢?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想法:“谁也不能惹我,惹到我就翻脸。”怀揣着这样一颗心,要想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太现实了。

 

我们来看一个场景:

 

父母年岁大了,时常会有病痛。我们在外地工作或经营企业,经常会对老家的兄弟姊妹说:“我工作很忙,照顾父母就拜托你们了。不过你们放心,父母亲的所有生活开支和医疗费用都由我来出,你们只需要照看好父母,其他不用操心。”

 

能让家里的兄弟姐妹照顾好父母,自己全部承担所有的经济支出,这是不错的,已经算得上是一位孝子了。

  

 

但这些都是有形价值,对父母而言,无形价值是什么呢?

 

父母患病,我们安排了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可是,父母身上那份痛,谁去分担呢?面对父母的病痛,我们的心到底痛还是不痛?有多痛?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大家不妨给自己打一个分,1-10分,父母的病痛,有几分痛在我们心上?想必大家的心中已有答案。

 

这个分数反应的就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映射了我们和客户关系的四个层面:

 


第一层客户关系

对待价值不大、无利可图的客户——应付了事

 

对待价值不大的客户,我们常常会应付了事,觉得做到60分足矣。

 

但是,我们的企业哲学明明是要爱客户,为什么做出来却是这样?

 

一位企业家曾经讲过,员工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知见做事,而不是按照企业的规章做事。同样,企业家也是在按照自己的知见做事,而不是按照挂在墙上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去做事。

 

我们的知见是什么?回到跟父母的关系——父母年岁大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我们给足够的钱,生病时为他们找到最好的医生,做到该做的就好了。

 

对应到客户就是,这些客户对我们来说好像都价值不大了,应付了事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怎么对待客户,他的源泉是我们怎么对待父母。

 

第二层客户关系

对待能够让我们获得暴利的大客户——百依百顺

 

一个大客户,如果能成功拿下他的订单,我们可以获得暴利,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会怎么办呢?

 

自然是要对他百依百顺,客户让我们干啥都行,大好机会绝不可以放过! 

 

白居易有一句诗,“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曾经篡位当了八年皇帝,在篡位之前,其学问、名声都非常令人赞叹,对身为皇太后的姑姑更是百依百顺,但是后来看到机会自己可以做皇帝,另一副模样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当父母、长辈对我们有用时,我们就对父母、长辈谦恭孝顺;当客户能为我们带来暴利,我们就会对客户百依百顺。这就是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中映射出的,我们和客户的第二层关系。

 

第三层客户关系

客户艰难之时——雪中送炭

 

客户也有艰难的时候,真正有格局境界的人,会在这时为客户雪中送炭。尤其在现在经济形势之下,雪中送炭的机会比比皆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雪中送炭?我们的炭又在哪里呢?

 

炭就在我们和父母、家人以及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关系里。只要我们把这几层关系修复好,我们心中就会升起无尽的力量,就可以温暖他人,拥有一份成就感和幸福感。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我们也许在童年和父母相处时种下了错知错见,但是,不管多大的错知错见都可以去除。

 

我们真正的措知错见可能就那么十几条,是有限的,而心中宝藏是无限的,修复那些心上的坎,心上的障碍,这颗心变得温暖有力量。所以,挖出那些错知错见,修复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修复我们的童年,就可以呵护我们的一生。

 

第四层客户关系

客户成长的时候——为客户分忧

 

再好的企业处于再好的发展时期,终有许多烦恼和问题需要解决,当客户的行业遇见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真正爱客户的人会主动为客户分忧。

 

这话似乎也不难理解,但是想想看,有多少人愿意为客户分忧?我们总是期待着客户给我们更好的订单,最好利润空间足够大,要求足够宽裕。换言之,我们期待的是客户来为我们分忧,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的常态。

 

正因为期待客户为自己分忧是社会的常态,反之,主动为客户分忧就是我们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何才能为客户分忧呢?

 

我们需要尽量去除心中的错知错见、贪念贪欲,打开心结,让自己的心宽广自在,这样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成为客户的贵人,成为他人的需要。

 

当然,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还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与愿意,这才是根本。

 

因此,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和客户的关系的源头。想要真正打通与客户的关系,就要回到与父母的关系上去修炼这颗心,去破除心上的挂碍,从本质上解决心上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会体证到爱是无尽的,把这份爱奉献出去,你与客户的关系就会上升好几个台阶,你事业的舞台就会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