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Ta的“错误”,我怎么办?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工作上,一起做项目的同事或者下属出现了问题,你忍不住“仗义执言”,跟对方说,你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接下来开始手把手地教对方应该怎么调整。结果对方并不领情,还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和朋友相处,他对一个事情不很了解,却在那儿跟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开玩笑地把自己知道的很全面的情况跟大家讲出来。结果朋友尬在那里,对你很不满意。
孩子吃饭总是掉米粒,自己把脾气一收再收,一忍再忍,感觉自己每次都提醒,孩子还是会掉米粒。口气严厉了,孩子又委屈地吃不下饭。苦口婆心,算是用上这几年所有的耐心,结果怎么这么让人不满意?
遇到身边的人出现问题或者犯了错,自己好心提醒,结果对方不领情。我一片好心,为什么对方收不到呢?
其实,指出别人的问题和错误,也是需要智慧的。阳明先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阳明先生有个弟子当官,他反省到自己在处理政事的时候,自己再三犯错。于是,他就这件事情去请教老师。阳明先生每次都不直接为他指出问题,只是让他去叩问自己的良知。
后来,这位弟子越来越精进,过错少了很多。这位弟子再找到老师的时候说,“老师,与其犯错之后再悔改,哪如事前提醒不犯错好啊?”阳明先生说:“人言不如自悔之真。”别人的提醒不如自己真切悔过真切啊!
指出对方的过错,不如让对方自己省悟到自己的过错,更真切,更深刻。其实,我们也可以学习阳明先生,遇到事情叩问自己的良知,慢慢长养自己的智慧。那如何学习呢?
有这样一件小事,公司里一位不起眼儿的业务员有一次给公司制作了一批送给重要客户的小册子。当时他做了质量检查,小册子都是合格的。
没过多久,董事长刚好看到他,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从包里拿出一本有些开胶的小册子,对他说:“你看,如果我们的客户翻了几遍,小册子就变成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啊?”
办公室里只有他和董事长,董事长甚至都没有批评他,这个小业务员却羞得满脸通红。感受到了董事长给他的尊重与信任,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确保自己经手的东西在使用中都不出质量问题。
“看破”是一种智慧,“看破不说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智慧。
只有在起心动念处,真诚地做到心与心的链接,真诚地想去成就对方,才能激发对方的大我,大我生起,那些小我的念头就不容易冒出来。即使自己有些习性难改,但有大我的提醒与观照,整个人都会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