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穷一富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两家关系很不错。有一年大旱,田中颗粒无收,穷人家揭不开锅了,一家人几乎只能坐以待毙。好在,邻居及时送来一升米,一家人才得以熬了下来。

 

旱灾过后,穷人来到富人家道谢。听说穷人家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人便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他的兄弟看到后,说:“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明年种地。这富人太吝啬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才是!”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从此,两家便不再往来。

 

给他人一升米,会赢得他人的感谢;给他人一斗米,反倒落下骂名。明明是一片好心、乐于助人,为什么反倒不欢而散?

 


 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资治通鉴》有云:“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例,父母之爱不可谓不纯粹、不深厚,但如果这份爱不能依道而行,也会变成一份溺爱,滋养和纵容了孩子的“小我”,甚至导致孩子走上歧路。

 

小时候大家经常听说一个故事:一个江洋大盗被抓判刑,他怨恨母亲小时候不严加管束自己、纵容自己小偷小摸,以至于自己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在临刑之前,这个汪洋大盗假借与母亲告别,狠狠伤害了母亲。

 

这个案例触目惊人,富有启迪。它让我们看到,在父母的溺爱和纵容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恶行累累之人,变成了不孝之子,最终与父母反目成仇。

 

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好,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也好,都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一世间重大真理。行为作用于利益他人,他人的心灵宝藏得到多少开发和妙用,自己的心灵宝藏就得到相应开发和妙用;行为作用于伤害他人,他人的心灵宝藏受到多少遮蔽和障碍,自己的心灵宝藏就受到相应遮蔽和障碍。

 

所以,行为作用于他人,就与其建立了心与心的链接。无数善恶交织的心与心的链接,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就构成了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故,有怎样的行为作用,就有怎样的人生和世界!

 

在“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中,富人第一次帮助穷人,让穷人一家免遭饥饿,播下了善因,因而穷人一家对于富人充满了感恩。

 

然而,当富人第二次帮助穷人的时候,在起心动念上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慷慨大方,结果反而滋养了穷人的贪欲,让邻居养成了依赖他人、不劳而获的习惯,是播种了恶因,最终,不得不自食苦果。

 

“成人之美易,不成人之恶难”。学习中华文化,并非是让自己仅仅变成一个小善之人,而是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提升格局和境界,明辨是非、依道而行!若想避免“升米恩斗米仇”的现象一再发生,就需要在心上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利益人心?

 

助人为乐时,最需要避免的一大误区,就是“小善”。小善即大恶,小善是溺爱。表面上,小善也是一份爱,却因为没有依道而行,助长了他人心中的“恶”,助长了他人心中的“小我”,实则构成了伤害。

 

在家庭里,当孩子表现自私任性的行为时,家长的严厉惩罚是大爱,最终成就了孩子的优良品质;视而不见则是小善,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品行恶劣。在职场上,当员工犯下原则性错误时,领导给予刻骨铭心的惩罚是大爱,最终让员工悬崖勒马;轻描淡写地放过则是小善,最终可能会让员工走入歧途!

 

播下大爱的因,就会结出好的果。播下溺爱的因,就会结出不好的果。

 

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绝妙无穷,又是如此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无声无息地主宰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对这一真理有了一定的明白和体证,就一定会在明心和净心上下功夫,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获得真正的成功,从而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颠覆式创新”理论的创立者、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曾经帮助了很多企业获得商业成功。在《生命的价值如何衡量》一文中,他说:“上帝衡量我这一生的标准,不是我帮助别人赚了多少钱,而是我帮助了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

 

人生重大的战略是建设自己心灵品质,人生重大的价值是成就他人心灵品质。因此,我们能够给予他人的实质性帮助,是帮助他人活出一份“大我”,帮助他人拥有更美好的心灵品质。

 

愿你我都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远离“升米恩、斗米仇”,成为他人生命中真正的贵人!

近期推荐


创新方程式

49岁,也可以成为人生新的起点

董事长与高管共同成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