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七经冠冕,正身成事
《史通》(世界首部系统性史论专著)有云:“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精此书,次览群籍。”作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诸学之始的《尚书》,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谓起点即是巅峰。4月20日,我们将在四部曲App共同走进《尚书》的百日学习之旅,回到百川之源,贯通其他经典,让成长落地生根。
在中国人的精神观念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而这一价值观念正是始于《尚书》的首篇首节:“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在本篇文章中,让我们回到《尚书》的原文原理,结合钱宗武教授所著《尚书译注》,一起探索当代的我们应如何修身、齐家、成就一番有价值的人生与事业。
修身 · 德
在人们纷纷崇敬祖先神、占卜决策的远古时代,《尚书》首先明确提出“德”的观念,统治权不再是祖先神的恩赐,而是由君王自己的德行高下所决定。这一呼唤理性的呐喊,划破了蒙昧的夜空。而在当代商场职场之上,重新追随《尚书》对德性的呼唤,也无异于一场价值理性的超越性突破。
《尚书·蔡仲之命》有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想要保持一份事业长盛不衰,不依靠上天恩赐,而是由自己的德行所决定。我们常常将许多精力放到对外部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科技热点的研究,却很少内观:厚德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性是否足够驾驭财富、把握机会、赢得同事、客户乃至民众的信任呢?
那么,如何具备更高的德性呢?关于此,《尚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心灵养分,诸如首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奋、节俭才是建设家庭、成就事业的大道。反之,一味追求享受、奢靡,家庭事业终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再如“谦受益,满招损”“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的谦和思想,一颗谦恭之心,会为人生打开越来越多的成功之门。
各种各样的行为之所以被判为“有德”或“无德”,一方面是圣王在政治人生实践中的总结,更是来源于“惟精惟一”的根本性功夫。《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的虞廷“十六字诀”(点击查看详解),是阳明心学的源头。以一种“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功夫境界去做事,呈现出来的才会是上佳德行。
成事 · 民
若要领导一项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以民为本,这一思想流传千年,也是由《尚书》首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五子之歌》),再如“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等诸多论述,都是在说民众意志对于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能否成功,就看其是否符合民心,民心即天道。
应用在商业上,或许也同理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我们是关注客户的钱包,还是关注客户本身?只有真正读懂并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才算是“本固邦宁”。所以,企业经营者等各个岗位的奋斗者要以前述“正身之德”,才能带来“利民之用”以便“厚民之生”,如此,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份生意,而是在成就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收获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收获更大更长远的回报。
《尚书》作为史书之源,记载了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但几千年前《墨子》曾言,《尚书》流传后世并不在于讲述一段历史,而是传承顺天爱人之理,“将以识夫爱人利人”。我们的百日学习即是如此,学习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认知的边界,发现过往人生事业中真正的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活出更好的自己。
同时,《尚书》原文看起来艰涩,但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未来百日我们将通过各种各样的场景故事,既简易又深入地感受《尚书》的美妙精华,触类旁通地体悟到企业经营者之道、高管之道、团队之道、客户之道、家庭幸福之道等等,将《尚书》的大智慧融会到日常点滴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