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年轻人讲述了他的困惑:

 

周末,正在陪家人在外面玩,公司一个电话打过来,说要调整设计方案。当时自己不在家,电脑也不在身边,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但是内心又因为无法工作而有一份愧疚感。结果,工作没做,玩也没玩好,一整天都感觉有点难受。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在生活、工作当中,终归有很许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我们总会被设置许多边界,不能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走路。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烦恼呢?

 

 

 

01  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宽广到什么程度

 

稻盛先生在世时,每天都会念一段经典,这段经典叫《坐禅和赞》。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

 

几百年前,日本有一个禅师,在离村子不远的庙宇里修行。

 

村子里一个女青年,在没有结婚的状况下生了一个孩子。那个年代,未婚先育对于整个家族而言,是三代的耻辱,无论如何都很难洗清。但女青年总要给父母一个说法,她就说这个孩子是禅师的。女青年的父母怒不可遏,认为这个禅师实在太不像话了,在村子里吃斋化缘,家家户户如此这般地供养着他,竟然干出这样的事情。

 

女青年的父母就抱着婴儿,找到禅师,说:“你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个孩子就交给你吧!”

 

禅师只说了一句话:“哦,原来是这样。”

 

此后,禅师就一直抱着孩子化缘。村民的眼神里、言语里都是对禅师的指指点点。可想而知,那段时间对禅师而言,是怎样的一份经历。

 

一年后,那位女青年实在忍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她向父母坦白,孩子是她和村子里一位男青年的,禅师是被她冤枉的。

 

父母就带着女青年来到寺庙,向禅师道歉:“这一年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我们冤枉了你,孩子我们抱回去。”

 

禅师听后,还是那句话:“哦,原来是这样。”

 

禅师原本大可以有无数的抱怨,甚至和这家人打一架,闹上法庭。但禅师没有这么做,这家人“安排”给禅师一个孩子,禅师说“哦!原来是这样!”;养了一年的孩子突然被抱走,禅师仍然是那句话“哦!原来是这样。”

  

 

02  无可奈何的时候,如何做到心安理得

 

背负那么大的误解和伤害,禅师只说了两句“哦!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的胸怀竟然可以宽广到这种程度。

 

因而,他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也深深影响了像稻盛和夫这样的人。

 

当然,禅师这个故事是很极端的,离我们也很遥远。

 

但是,如果我们把故事里的大事缩小若干倍,然后再回头看看身边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也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总要面对一些别人为我们设定的边界。

 

比如,我们经常会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我们的才华不能充分施展;或者经常会接到一些突然塞过来的任务,导致我们没有充足的准备,手忙脚乱。

 

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无法左右他人,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这颗心。

 

收起抱怨,放下焦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给定的边界内充分发挥,不浪费时间,不辜负信任。

 

因此,遇到无可奈何的事情时,不必苛求自己,但我们要追求在给定的边界内做到最好。这样,我们就能有一份心安。

 

有了心安,才能理得。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达成目标且心安理得,如此,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份属于我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