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深秋,暖阳,林荫道上。
适合阅读和体证的时辰。
这样的日子,在德语诗人里尔克看来,是“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中国圣贤王阳明眼中,更是“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润泽之秋
中外相通,曲径通幽。在铺满金色绿荫的润泽园依道而行,此刻,希望也愿意为正在奋斗的您,寄一封长信。
这要从一本关于游戏的书说起。
这本由哲学家撰写的书,提出世界上存在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看重胜负;无限的游戏,追求让游戏永远进行到底。
有限的游戏体现在拥有规则和边界,无限的游戏创造边界;有限的游戏有周期,想赢怕输,重视活动规则;无限的游戏是开放型的,输赢不是唯一的选项,超越规则和边界,它的使命是不想终结游戏,甚至通过唤起意义和力量,保持游戏形成一种闭环,一路循环下去。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这本书不是很好理解,见解却耐人寻味。它认为:“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开始工作,并不是为了将一段时间用工作来填充,而是为了将一段工作用时间来填满。工作不是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打发时间的方式,而是产生各种可能性的方式。工作并不是抵达一个被期望的现在,然后攫取它以对抗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是走向一个本身具有未来的未来。”
由此可以联想到:竞争上岗、学习考试可归入到有限游戏的行列,人们努力胜出,凭借高分获得理想的结局。而学习本身则是无限游戏的范畴。知识是有限游戏,智慧是无限游戏;“为学日益”是有限游戏,“为道日损”则是无限游戏;应试者,拼命解题,是有限游戏;出题者,往往创新边界,成为无限游戏。
伟大的经典是无限游戏,拼凑的故事是有限游戏;冷漠与敌对是有限的游戏,仁爱与慈悲是无限的游戏;战争以及俄乌、巴以战乱是有限游戏,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上限和下限泾渭分明,可以量化。无限游戏解放时间和空间,拥有蓝海。有的人在有限游戏的竞争中,获得快乐,同时另一些人也要面对失败的痛苦。无限游戏本身则是使命意义天然的慰藉。
如果将有限与无限游戏的概念引入企业进行对照,那么真正的企业家追求的是“无限的游戏”,而职业经理人往往陷入“有限的游戏”。卖产品就是有限游戏,爱客户就是无限游戏;经营企业的本质是无限游戏。美团王兴讲“同向为竞,相向为争”,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非领先者。
回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初心,如果是仅仅出于取胜,而非为客户创造更高层面的价值进而引领同行走向更高格局和境界,这就是有限游戏,反之就是无限游戏。
可以进一步得出:
注重短期利益,就是有限游戏;坚持长期主义,就是无限游戏。
以同行为中心,就是有限游戏;以客户为中心,就是无限游戏。
以小我为中心,就是有限游戏;以大我为中心,就是无限游戏。
边界之内,最多只是优化系统,延缓死亡;而不断拓宽边界,才是有实质性的价值创新,才能不断延续游戏,延续企业经营的生命周期。
荣辱得丧,是有限游戏;活在当下,是无限游戏。
烦恼焦虑,是有限游戏;生命觉醒,是无限游戏。
固定性思维,是有限游戏;成长性思维,是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企业害怕失去,所以容易仅仅抓住眼前的利益,有限游戏在边界内展开,很难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创新。志在无限游戏的企业更渴望奉献和付出,愿意服务更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愿意将客户真正放在心中,并愿意分享、托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能把企业经营成一个利益人心的平台,乃至不断地探索拓宽边界,做出颠覆式的创新。
如何唤醒对无限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渴望,中西文化都有经典的回答。西方的歌德提出“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与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而东方的王阳明早就给我们提供了大道至简的路径:开发内心无尽宝藏,吾性自足。人生如此,企业经营亦然,特别在创建新商业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
北京润泽园 · 知行合一大学堂
润泽园流传这样一句话耐人寻味的话:“经典为米,煮熟为饭,饭能养人。”
从这个收获的季节,有幸与中小企业携手重新出发,尝试回到阳明心学等中华经典的秋日的清晨,用认知的颠覆与创新,超越有限游戏以及成就无限游戏的事业,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