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中小微企业,都是从夫妻创业开始的。创业之初,夫妻搭档不仅目标一致、动力十足,又能节省成本,优势明显;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夫妻共同经营所带来的弊端往往会进一步凸显:主次地位不分、管理缺乏边界;决策分歧影响夫妻感情、家庭矛盾影响企业气氛……

 

这些问题,江西草珊瑚药业有限公司的张建新、张小玲夫妇,在二十年的共同创业中几乎都遇到过,不仅给团队带来了内耗、拖累了企业发展,也给彼此感情、孩子教育蒙上过阴影。不过,现在的他们已经走出了荆棘之路,走上了大道,不仅家庭关系得以修复,团队热情也被重新点燃,销售还实现了突破。

 

回首走过的弯路和现在的幸福,张小玲感慨地说:“企业如果有德、有爱,它自然会经营得很好;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德,夫妻都容不下彼此,团队之间相互怀疑,怎么可能会去爱客户?怎么可能会做出好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存在意义又何在?”

 

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建新、张小玲夫妇这段充满翻转的人生历程——

 

仆人眼中无英雄


西方有句谚语:仆人眼中无英雄。意思是说,外人眼中神光笼罩的大人物,在仆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英雄也有平常人的一面,当他的一点一滴都暴露在你眼前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他的身上也可能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

 

这句谚语,也同样适用于创业夫妻。1996年,张建新开始创业,2002年,张小玲加入,张建新是董事长,张小玲任总经理,二人走上了共同创业之路。尽管在张小玲加入之前,张建新已经创业六年,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张小玲眼中的张建新却不是这样,她认为丈夫作为董事长过于在意细节,大局观不足,而自己恰好能弥补对方的不足。

 

也正因此,张小玲遇事总是自己冲在前面,想要把控全局。但这在张建新看来,却是不够理性的表现,他认为妻子做事欠考虑、容易冒进。“可能是因为‘近则卑’,我们夫妻俩好像都有更关注对方缺点的习惯,优点看得比较少。”“我们总是发生一些摩擦,甚至有时在员工面前也忍不住会抱怨对方。”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一家企业,董事长才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作为总经理的张小玲总想冲在前面,与张建新争相做主,其实是不符合企业管理原则的。《礼记·坊记》中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不能两大并存。曾国藩也说过:“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然而在大多数夫妻创业的情境中,却常常没有明晰的带头人,一方为董事长,另一方不管是总经理、财务总监还是其他职位,都会因为有夫妻关系的加持,而变得“理直气壮”地想要参与决策,“越界”管理甚至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会因为双方掣肘而变低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团队,更让张建新、张小玲担忧的是孩子,夫妻因为企业经营产生的争吵,经常会蔓延到家中。“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一开始我们争吵他们会害怕,慢慢的就是我俩吵我俩的,他们干他们的。我们俩都担心这样持续下去,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冷漠、没有爱?”

 

从改变习惯性对抗开始


2018年,张建新走进了阳明心学课堂,他觉得自己的企业和家庭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起初,他希望妻子也加入学习,但张小玲的第一反应是抵触:“我不愿意,因为我觉得应该改变的是他。”

 

劝不动张小玲,张建新就选择了“曲线救国”,先带了员工去学习,没想到一招奏效。张小玲发现:“员工回来以后跟我分享,我觉得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变,眼神里多了一份对企业的感谢,他们的夫妻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也有了改善,这些打动了我,那我也去试试吧。”

 

在贵州龙场,张小玲做了人生的第一次反省,她说:“反省让我看到,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什么都对,比如我身上就没有老公那股拼命努力的精神。站在‘玩易窝里,我意识到我不应该抱怨,而应该感恩,所以当晚在学员集体分享环节,我便上台给台下的先生深深鞠了一躬。”  

 

随着反省的深入,一句话突然跳到了张小玲脑海中:“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责己则昏。”“阳明先生这话真是戳到我心里了。我小时候总是充当姐姐妹妹的保护者,认为这是父母所期待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遇到事情冲上去的逞强心态,我从来没想过要托起董事长、托起团队,甚至从来没拿丈夫当董事长。”张小玲说。

 

对方是爱人,更是董事长


放下了执念,张小玲决定把生活中平起平坐甚至对吵的爱人,从内心里真正悦纳成为职场领导。不过,实现这一转变并不容易。在后来的学习中,有个环节是让高管给董事长写一封信。张小玲看到丈夫(作为董事长)被引导离开现场时,她的第一反应还是“我要不要也跟着过去”?

 

但现场显然没有这样安排,她被留下来写这封信。如此清晰的身份确认,仿佛又给张小玲上了一课:“可以说那一刻,我才真正承认了我跟丈夫在职场中是上下级关系,君君臣臣,我本就应该去托起他,过去是我没有摆正位置。”

 

于是,张小玲开始安安静静地给董事长写信。“当我写‘尊敬的董事长’这几个字的时候,写着写着我眼泪就开始不停地流下来,我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他。之前的学习中有个环节是思考‘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是谁’,当时我没有找到答案。但写信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

 

“我一直爱着建新总啊,也爱着这个家,爱着这个企业,我内心始终希望企业能够有更大作为。其实建新总也有这样的一颗心,他同样也爱家庭、爱孩子,我们的团队成员也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别人的大我之心,也都渴望被大我引领、去做大事。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内心终于开始去悦纳、包容丈夫和员工了,有一种成就别人的喜悦感升起来。”

 

“那天晚上,当建新总听到我的分享,看到我的成长,当时他就释怀了。我俩抱在一起,他对我说‘老婆我爱你’,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过了,我感受到了他真诚的爱。”张小玲动容地说。

 

家庭建设,也是需要哲学的


这次夫妻共学不仅化解了张建新、张小玲夫妇的“职场矛盾”,还让彼此的感情上了一个台阶,有了“重新找回初恋的感觉”。夫妻二人受益后,他们决定让孩子们也参与学习。“2021年我们建立了家庭共读机制,每天早上5点半我们俩先跟企业家同仁共学,到了6点半就带着孩子们学。我们还开展了家庭共读一本书的‘家庭项目’,把企业哲学变成了家庭哲学。”

 

除此以外,他们还形成了每周开家庭会议的惯例,并且创建了一个特有的家庭机制:拥抱机制。张小玲介绍到:“每天早上我们夫妻俩拥抱,然后我们每个家庭成员也拥抱。今年我们又做了家庭十年战略:包括家庭健身计划和学习、成长计划,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幸福。”

 

夫妻关系变好之后,对孩子的担忧也迎刃而解。张小玲说:“以前因为创业,我们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不太自信,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通过这段时间的家庭共学,孩子名次进入了前三名,老师也跟我们反映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愿意付出,进步明显。”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自己的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后,张建新、张小玲夫妇决定帮助自己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建设幸福家庭,通过创造有爱、有温度的家庭幸福型企业,把这份幸福经验传递下去。他们先从高管共学开始,在企业推行“日行一善,奉献为荣”。到2022年年底,全体员工都参与了家庭幸福型企业的课程学习,还学习了包括《大学》《中庸》、德鲁克在内的多部中外经典。

 

除了课程上的学习,张小玲推己及人,想到有些员工夫妻相处时间长了,谁都不愿意再讲“我爱你”,夫妻感情容易疏远,于是在家庭亲密关系拓展中,她给员工专门搭建了“夫妻告白这样的场景,鼓励一方跟另一方主动把爱讲出来。“那一刻大家真的都像回到了初恋。”提到这些,张小玲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此过程中,张建新、张小玲也对团队的管理做了进一步反思:“2012年到2015年,我们的事业遇到了瓶颈,那时候总认为是员工不够有奉献精神,但其实,瓶颈源于我们俩,我们因为自己的问题,没有点燃团队,不知道运用组织团队的能量,所以总感觉自己是在孤身奋战,也不知道未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通过学习,现在的我们明白了,做企业的意义是搭建更大的舞台,带着员工一起去利益更多的人,传播爱、践行爱,为社会、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当我们去利益员工家庭、帮助他们建设幸福家庭后,真的体会到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员工不但助推我们夫妻感情变得更好,对企业的付出意愿也强了很多,大家都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和决心。疫情三年,我们企业不但销售打破了原有的瓶颈,业绩还有了新的突破。”

 

不知不觉之中,这片企业的土壤也在悄悄发生着向好的变化,而一片肥沃的土壤,怎愁结不出丰硕的果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