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过幸福且卓有成效的一生?”

 

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到: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使命从何而来?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呢?

 

01

 

对于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重新来说,使命在心里真正清晰起来,是源于30年前,一位朋友跟他讲的自己经历的矿难事故。

 

那一年,南方某矿发生瓦斯爆炸,有9名矿工遇难,其中两名矿工是一对亲兄弟。在搜救过程中,只找到了8具遗体,那对亲兄弟中有一位遗体没找到。当时有个规定,找到遗体的被定为遇难人员,按照标准赔偿家属两万五千块钱;找不到的被定为失踪人员,赔偿三万块钱。

 

两兄弟的父亲在现场看到一位儿子的遗体后,他抹干了眼泪,问领导能不能满足他一个请求?领导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您尽管提。老人说,能不能帮我把找到的这个儿子的遗体送回矿井?

 

在众人的不解中,老人说:儿子在这儿没的,这儿就是他的家,就在这儿安息吧,人死不能复生,我也不再回老家花钱办理后事了。他兄弟也没找到,把他留在这儿正好有个伴儿。

 

在场的人都很受触动,但是谁忍心再把找到的矿工兄弟送到黑漆漆的矿井下面呢?看着众人还是不想把儿子的遗体送回矿井,老人为难地说出了实情:能不能把这个找到的儿子也按失踪人员处理?我想多领五千块钱,回家之后能对两个孤儿寡母的家庭多一点经济支持,并做一些更好的安排。

 

一位父亲,宁可把找到的儿子当成失踪人员,就是为了多领五千块钱。陈重新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仿佛被堵了块石头,上不去,也下不来。每一个矿工兄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每一次下矿,都押上了自己的性命,一旦遇到矿难失去生命,这个家庭就失去了希望。钱没了可以挣,人没了,家人就只能想办法多领些补助。

 

这个故事梗在心里,促使陈重新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做企业的意义。在此之前,他觉得,自己是很负责任的人。作为企业当家人,那就有责任带领大家把客户服务好,把企业经营好,把大家照顾好,最起码,每个月保证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拿到工资。心里有了这个承诺,不管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哪怕是抵押房产或者刷信用卡,他都保证要兑现这个承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只有提前,绝不延后。这个承诺一直延续至今。

 

 

以前是为员工、为产品负责,而听完这个故事后,陈重新想到那个失踪的矿工兄弟,想到无数个矿工兄弟背后的家庭,作为一个长年跟煤矿打交道,下过近百次矿井的人,他冒出一个念头:“既然我有这样一个缘分,做矿井通风,而且我们也做了这么些年,那我就要担起一份使命,让这样的悲剧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一个他平时不敢想的愿景和使命在他心中升起:今生今世,我要立志为天下矿工兄弟的安全健康请命,做世界领先的矿山通风环保专家

为什么聚焦于通风?因为陈重新深深懂得通风对于矿工有多重要。

 

在一个关于矿难研究的专业报告中有这样两句话,“在我国频仍发生的矿难中,瓦斯无疑是第一杀手。据统计,因瓦斯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矿难全部死亡人数的80%”。

 

瓦斯爆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瓦斯浓度,二是火源,三是氧气。矿井中一块石头掉下来都容易引起火花,而矿井与外界相通,氧气是有的,所以关键点就在于通过通风来控制矿井中瓦斯的浓度。

 

由此,国家在煤矿瓦斯治理上规定“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也被称为十二字方针。“以风定产”,意味着有多大的通风能力才能出多少煤,而不是人主观意愿想出多少就能出多少。所以,风,是煤矿生产的先决条件。

 

但是,即使通风设备良好,矿工在开采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复杂情况。

 

2004年,中原一家煤矿爆发了一起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开采的过程中,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的现象)引发的特别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这种复杂又强大的动力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力已经让人难以想象。而局部通风设施管理混乱,加大了煤与瓦斯突出后的瓦斯逆流。高浓度瓦斯进入上水平进风流中,遇到新鲜空气流,达到爆炸界限,遇到一点火花后,引起瓦斯爆炸次生灾害。瓦斯突出的时间与瓦斯爆炸之间有31分钟的间隔,遇难人数由掘进头的12名矿工,增加了136人,最终遇难矿工148人。重重原因造成148个生命消失,148个家庭陷入悲痛。矿井上很多矿工离职,留下来的工友很长一段时间陷入瓦斯爆炸带来的恐惧中。

 

了解到这起事故的详情后,陈重新心情很沉重:“宝贵的3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平安电气一定要打造一套全矿井自适应、智能化的按需供风系统,建立一个灾变通风的应急措施,为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上一道保险,有效地减灾防灾,保障矿井本质安全。

 

这两起矿难事故,犹如种子,在陈重新心中生根发芽。

 

按需供风,造福矿工”这个使命,从陈重新心里长出来,越来越坚定,矢志不渝,今生无悔。

 



02

 

陈重新开始专注矿井通风设备及智能化系统的研发、生产。启动资金不足,就四处求人借钱,甚至抵押自家房产。为了拿到订单,他和营销人员在全国订货会宾馆的过道上“蹲守”客户。不是科班出身的陈重新还带着研发人员深入偏远的一线矿区,一个矿井一个矿井地去调研考察,从乡镇地方煤矿到国有大型煤矿,从国内煤矿到国外矿井,现场学艺、请教拜师。陈重新开玩笑地说:“我恐怕是下矿井最多的董事长。”

 

深入地下几百米,环境的逼仄感让人很不舒服,很多人下井之后都想着尽快回到地面,陈重新下到矿井却常常忘了时间。

 

他说,“我总觉得还有我没到过的地方,还有我不了解的一些东西,因为只有在现场,在那种情境下,才会让我真正产生与煤、与矿井环境的一种共鸣。我才能够真正跟矿工兄弟工作的现场产生一种共情。身临其境,心临其境,才真的能够有灵感。”

 

稻盛和夫先生说,现场有神灵,现场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而陈重新也在一次次下井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叫灵光乍现。很多好的创意常常是在面临一线复杂情况的时候迸发出来的。

 

“你说我一个非专业的去做通风设备,我凭什么能做出‘流道式变频器’发明专利呢?就是当你不再为己,而是为了为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断地深入地去琢磨如何设计更好的通风设备的时候,真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灵光乍现,那一刻感觉老天都在帮我

 

井下通风的控制设备需要防爆,但通风控制设备的变频器在运行中会发热,当热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设备的元器件老化,容易产生设备故障。一直以来,井下隔爆变频器的散热都是采取水冷方式。为了尽快完成“智能局部通风系统”中的风机变频器的研发,陈重新作了一个“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合作开发的决定,并选定了北方的一家上市公司。他先后三次带团队北上亲自交流,只要能合作,怎样都行。但因诸多原因,终未达成合作,当时他很失望,也很憋屈。

 

2005年的一天,陈重新看着车间一批正在试验的局部通风机,脑海里浮现着矿难的画面,思考着变频器这一“卡脖子”难题,大脑顿时一片空白。突然灵机一动:“变频散热可以水冷也可以风冷,我们生产风机,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风散自己的热呢?”瞬间脑洞大开。

 

他和团队与新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了不计其数的攻关、分析、试验,再攻关、再分析、再试验……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分析和改进,团队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台一体式的流道式变频局部通风机,并由此组成矿井智能局部通风系统。该项目获国家专项支持,并成为中国煤机协会“十大新技术推广项目”。


 

现在回想起拿到国家荣誉那个欢欣鼓舞的场景,陈重新依然难掩内心的自豪。他说:“我不专业,但我有这样一份发心。按需供风,造福矿工。这是始终在心里的。不光是我,包括我所带领的平安人都是都朝着这个使命,朝着我们要成为世界领先的矿山通风环保专家这样一个愿景去践行。往后,像我去德国、澳大利亚,只要有机会能下井的,我就去下井。我可能是这个领域里下井最多的董事长。”


03

 

自助者天助之。陈重新团队研发的流道式变频局部通风机打开了市场,而且还破格拿到了国家级项目。凭借这项技术,平安电气奠定了在国内矿井通风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6年,国家发改委给陈重新的企业立了项。陈重新笑着说:“我们是‘游击队’干着‘国家队’的活儿。”

 

要知道,以前国家级项目,都是给到国字号企业来做,民营企业要么是没有参与的资格,要么是时间、精力、财力有限,害怕做不成,白白损失,做不出结果。

 

而陈重新为了研发,投入了100多万,建设了一个300多米的模拟巷道。在去国家发改委做汇报答辩的时候,有位专家看到了那个巷道的图片,对陈重新说:“你建这个巷道花钱不少啊。国家没给你一分钱补助,也没给你名分,你又不是专业人士,你居然敢想敢干,你是怎么想的呢?”

 

陈重新当时只回答了八个字——“发心纯粹,无知无畏”。在陈重新心里,哪有“游击队”“国家队”之分,有的只是更多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与幸福生活。

 

一念扎根,造福矿工,凝心聚力,一脉相承。有这样一份使命引领,陈重新在前些年房地产热、金融热等各种热潮中能够一直保持冷静,专注专业地为矿工安全健康服务,引领平安电气顺利发展。

 

如今,平安电气发展到300人规模,一年有3个多亿的产销量,约占市场份额25%,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此外,平安电气先后承担了4个国家级的专项,主持1项行业标准,参与了3项国家标准的走草,有超过100项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软著10多项),两个主导产品均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陈重新非常明白这一道理。一直以来,他在产品、技术、服务创新深悟笃行,创新了“五位一体”的产、学、研、协、用模式,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搭建联合创新平台,成效显著。平安电气因此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并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五一劳动奖状荣誉。


04

 

有句话说,心里装下多少人,就有多大的格局、多高的境界,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陈重新看似开挂的人生,根源上是他一心为矿工安全健康着想的使命引领。而董事长的使命点燃了员工的激情。平安电气的员工深受陈重新的鼓舞,也愿意和他一起,为了这个使命而奋斗。他将企业发展的宗旨定为“造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社会”,他在全员大会上经常讲的一句话“我的梦想就是帮助大家实现梦想!”

 

为什么陈重新能将那么多的矿工装在心里呢?换句话说,为什么陈重新能从心里长出这样了不起的使命呢?

 

陈重新说,这与自己的认知有很大关系。他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村基层干部,60年代出生的陈重新,可以说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在陈重新的回忆里,父母从来没有打骂过子女,也没有给子女讲过多么深刻的道理,只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陈重新的心里。家庭教育就如同一部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儿女就是复印件,父母前面做,孩子在后面看。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借了别人一平升子(称量粮食的工具)米,等还给人家的时候,米一定要冒出升子,堆出尖儿来。邻居两口子打架了,打得厉害,亲戚都不敢过来拉架。陈重新的父母将被打伤的邻居送到医院,在医院照顾了一星期。父母在村里,成为了十分受人尊重的人。类似这样的点点滴滴的小事,陈重新见得多了,不知不觉树立了一个信念:不管别人善不善良,你都要将善良践行到底

 

有了这份善良、利他的底色,陈重新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自然就有一份责任心。所以,当他听到矿难事故后,心中将更多矿工兄弟及他们的家庭装在心里的时候,使命自然清晰起来。

 

 

陈重新(右三)与同事在矿井中

 

即使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也不用心慌。天地间运行的规律,逃不出反者道之动”。

 

陈重新说,“我们透过自己人生过往去看,你的信念在哪儿,你的兴趣就会在哪儿,时间就会在哪儿,时间在哪儿,你的成就会在哪儿。我们可以在一件利益他人的事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先暂且假装成你的使命。我相信,在这条路上或许能够更快地通过一个场景、一个事件,引发一次你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让你找到十分坚定的那个人生使命出来”。

 

使命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不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来的,而是从心里长出来的。而再伟大的使命,它的源起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善念。如同一棵苍劲参天的大树,它的起始也许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你只管培壅灌溉,它自然会根深叶茂,秀美非凡。人生价值,就是在利益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中才不断被放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