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当下,你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但是,由于某种条件的限制,你不得不继续这份工作。未来,你想转换赛道,去做那件心心念念的事。可是,由于你当下对那件事并不十分熟悉,于是内心充满了担忧。

 

最近,一位企业家二代,也表达了类似的困惑。

 

他说,自己的父辈从事的是水利服务方面的工作,比如,在黄河库区上从事水样的监测,还有一些船舶的保养保洁等服务。父辈年纪大了,需要他去接班。但是,他自己对这个领域完全不熟悉,如何接受父辈的管理工作?另外,他自己有喜欢的行业、领域,又如何在管理父辈企业的同时,兼顾自己的创业?

 

虽然,这两个问题有些不同,但本质上,表达的是相似的困惑,即:

 

面对不熟悉的领域,如何打开局面?

在理想和现实面前,如何坚持理想,走出自己的路?

 

面对这两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两句话,非常重要。

 

第一句话

笨功夫,才是真正有效的路径

 

曾经,稻盛和夫先生追问自己,如何在不熟悉的领域,开辟出自己的天空?

 

经过苦苦思索,后来,他找到了答案。

 

他说:“没有谁天生就会做某一件事,都是在做的过程中学出来的。”

 

也就是说,本事都是被逼出来的。就算当下我们不熟悉,不专业,但一定是做着做着就会了。

  

 

诚然,去学、去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近期,有位学者分享了他练习刀法的体验。

 

这位学者在家里放了一个稻草人,每天,他都围绕着这个稻草人练习刀法。

 

第一天,他对着稻草人砍了100刀,结果累得腰酸背痛,胳膊都好像抬不起来了。他总结出,原来练刀法不能全用腕部和臂部的力量,需要用浑身的力量才可以。

 

但是,浑身的力量到底在哪儿呢?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他开始进行第二个100次的尝试。这次,他开始把身上所有的力气都用出来,但是由于找不到那个点,浑身更加地酸疼。尽管如此,也不能放弃。第三天,他再一次进行新的100次尝试。这次,他开始找到了一点感觉,以某种动作砍下去的时候,好像更有效。就这样,100次,再100次,等到1000次的时候,他开始对刀有了一些感受,隐约知道,原来刀法是这种模样。

 

随后,刀法的练习继续。1000次,再1000次,约摸到10000次的时候,他凭借自己的摸索,找到了那个真正的刀法。

 

后来,这位学者总结道:“练习出好的刀法,没有更好的路径,只需要笨功夫。”

 

也就是说,笨功夫才是真正有效的路径。

 

所以,无论当下还是未来,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并非如此高深的难题,只需要我们去做,并且下笨功夫把它做好。做好这件事,我们就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会促使我们产生兴趣,产生兴趣后我们会把它做得更好。如此,未来的局面就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第二句话

富有远见,才能做好眼前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扫地僧的故事。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位少林扫地僧,也被叫做无名老僧。他常年隐居于少林藏经阁内,日常工作就是扫地,就像一个无名小卒一样。但他却是个绝世高手,是武林中武功最高强的人。

 

扫地僧,最大的价值不是扫地,而是通过扫地,练就了他的本事,他的道性,这才是最厉害的。

 

 

也许,我们当下所做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擅长的,也不是我们喜欢的,就像那位企业家二代,帮助父辈做好黄河库区的水样监测,也不是他喜欢且擅长的,但他可以像扫地僧一样,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练就自己的本事。

 

什么本事?

 

纯粹,认真,踏实,耐性,洞察力,视野等等,把这些本事练出来,然后再去创业,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乔布斯才说,“人生所有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当你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刻找到了那根线,你就会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变成美丽的项链”。

 

我们心中的梦想,会指引我们到自己该去的地方,而我们曾经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浪费,都是在为未来做铺垫。所以,富有远见,才能做好眼前。富有远见,不一定是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事,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富有远见,眼前的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扫地,都是在锤炼我们的本事。当我们把本事捧在手里的时候,会发现,倾力参与的每一件事情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这样,我们当下的事情和未来的事业,就能合二为一。这个“一”,就是专业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所汇聚起来的硬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