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到底什么是使命?一家有使命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

 

德鲁克先生是这样解释使命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怎么理解呢?

 

德鲁克管理学著作里,经常谈及三个石匠的寓言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人看到三个石匠正在忙着工作,于是就问这三个石匠,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回答说:“我是在谋求生计,打工赚一份钱养活家人,不过这天实在是太热了,这活太辛苦了。”

 

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着石头一边回答道:“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目光炯炯有神,并带着憧憬说道:“我在建一座世界上最漂亮的大教堂。”

 

三个石匠,三种感觉,三种状态。

 

第一个石匠,满脸的疲惫,满腹的抱怨。他在做着一份“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他工作的目的是“一天劳作得一天报酬”,没有方向,不担当、不负责,偶尔会觉得自己委屈。所以,只要能赚到钱,即便换一份工作也无妨。

 

第二个石匠,眼里有光,做事专注,把自己的手艺发挥到极致就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他对自己的专业充满激情,有目标、有方向、有追求。但是,这种单纯对技能的追求可能会让他忽略其他,就像有的企业家,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专业工作,甚至会不自觉地将专业置于企业利益之上,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个石匠,眼神坚定,满怀激情,他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就是这个世界上,能再多一栋漂亮的建筑,他有使命感、有宏大的目标和长远的追求。在他眼里,这件事如果他不做,世界上就没人能做了。因为这样的使命引领,他能一直走下去。



 

第一个石匠和第二个石匠的差别,是有无使命的差别、是0和1的差别;第二个石匠和第三个石匠的差别,是对于使命的体证、大小多少的差别,是1和10、100、1000甚至更多的差别。

 

对照三个石匠,你的企业处在哪种状态?

 

做企业,别做第一种,至少做第二种,最好能做第三种。

 

02

 

京瓷集团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人非常少,只有十多名员工。经过一年的磨炼,这十多名员工成为了公司的骨干。但突然有一天,这些骨干集体找到稻盛先生,要求增加奖金和工资,不然就集体辞职。

 

这件事情让稻盛先生有了深入的思考,他意识到,公司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让技术被市场认可,更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为他们带来幸福,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经营的意义。

 

没过多久,稻盛先生就把企业的使命正式更名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和京瓷一样,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但是,想要企业走得更高、更远,我们需要激发企业的使命,为组织赋予灵魂,引领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使命呢?为大家分享几点具体可落实的做法。

 

1. 使命不是由少数人一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由核心团队共创,大家充分地讨论、充分地解读、充分地理解,共同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使命,才是共有的使命,才可以实现使命同频。

 

2. 要鼓励团队并带领团队走近客户。通过与客户的深度链接,同理和感受客户的苦与痛,感受自己的内心生发出的那份真切感,当我们一心只想着利益客户的时候,我们的使命感也就被激发了。

 

3.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者不仅要去不断宣讲使命,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我们自己践行使命,我们自己拥有使命感,我们才可以激发起团队的使命感。

 

4. 真正的使命,能够激发员工的善意和潜能。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的宝藏,每个人心中都有大我,每个人都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激发员工心中的善意,激发他们心中的爱,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智慧、创意和勇气,反过来,也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基业常青》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最重要的标志是,能提出超乎利润之上的终极追求。”这个终极追求,就是企业的使命,这个使命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更是深入人心的。

 

真正有灵魂的使命,才能激扬团队,带领企业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走向一次又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