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识货,一时穷;不识人,一世苦。”

 

我们这一生,会与无数人打交道。

 

然而,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有的人外貌厚道,内心却不可捉摸;有的人嘴上说得真心实意,做起事情来却充满算计。

 

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才能认清一个人,用好一个人,带好一个团队?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谨记下面这三句经典。

  

 

01

 轻诺必寡信

 

《道德经》有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作为管理者,在用人之时,但凡看到一个人言谈举止轻飘飘,就要特别地慎重。

 

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人:

 

信誓旦旦地说“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结果事到临头,根本找不到他的身影;

 

总是很客气、很随意地说“改天请你吃饭”,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

 

这些看似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足以透支一个人的信誉,给他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

 

“轻诺必寡信”,一个人倘若做不到“重诺”,那么他讲出口的话、做出来的事,恐怕都会有水分。

 

而厚重稳妥、值得托付的人,做不到的事,不会轻易答应;但凡答应的事,必定一诺千金。

 

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真诚。

 

 

 

02

自信不疑人

 

《素书》有言:“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我们常常谈及的一句话。

 

但是,人心惟危,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我,如果真的用人不疑,以致对人失察、失去监管,那就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同时,人无完人,如果真的疑人不用,最终就会成为无人可用的孤家寡人。

 

所以,“自疑不信人”,这要求我们首先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何时有贪婪?何时有怠惰?何时有侥幸?每一份小我,都是一份危险。深刻地明白“人心惟危”的道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和企业远离风险。

 

“自信不疑人”,用人时无须疑神疑鬼,但必须清清楚楚地把企业的制度、纲领、条件、边界摆出来,建立企业经营的规章制度。

 

就像稻盛和夫讲的那样,制度要像玻璃板一样透明”。如此,就可以自信大胆地放手用人,即使偶尔出错,都在可控的边界之内。

 

“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说的是,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定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意谓危亡的国家中没有贤明的人士,动乱的朝政里没有正派的人。

 

实际上,这都是在讲我们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如果我们自身品质不够高,却要求员工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没有把舞台搭建好,却想要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也是不现实的。

 

 

03

致权有道

 

阳明心学中有言:“君子之致权也有道。”

 

何谓“致权有道”?

 

阳明先生说:“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坦然为之,下以上之;退然为之,后以先之。是以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这段话告诉管理者,想要带好团队,自己先要有一颗至诚之心,修一份宽厚宏大的胸怀。

 

用一颗至诚之心,厚德载物,善交有道之士,来很好地辅助自己;

 

用宏大的胸怀,包容下属,稳定众人情绪;

 

用一颗不争之心,消除众人心中的怨气;

 

用一份坚定气节,端正众人心态;

 

用一副深不可测的威严,震慑心中藏奸之人;

 

用一份冷静镇定的智慧,来树立威望。

 

《论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管理的方法千百种,但根本还是在于管理者自己这颗心。

 

一颗至诚之心,可以心生万法,自然可以造就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