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终极密码
身为一名90后,从事家装设计行业快十年的晓东,近来陷入了职业瓶颈期。
“最近我的脑子好像锈住了一样,越是着急,越是转不动!”晓东抱怨道,“熬得头疼脑热不说,最后做出的设计连我自己都不满意,更别说客户总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邻座年轻同事花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想出的点子,晓东却要憋上好几天。从前如泉水般涌现的灵感,如今愈发匮乏枯竭:为了一个合理的家居布局,经常心急如焚,却又有心无力;为了一个出彩的色彩搭配,往往绞尽脑汁,却又思而不得。
由于业绩不佳,晓东被老板约谈了。用老板的话说:“你现在做的东西太套路了,没创意。你也算是公司的‘老人’了,这可不行啊!”
为此,晓东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和焦虑,害怕再也做不出精彩的策划,再也想不到出色的方案,担心被那些像十年前的自己一样思如泉涌的年轻人替代……
01
日常工作生活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的困扰呢?
耗时耗力策划的新活动总是很难达到效果,费尽心思设计的新产品总是没法打动客户,劳力伤神打造的新服务总是不能匹配需求……
其实,之所以会这样,往往是因为我们在为创新犯愁、为创意烧脑时,忘记了“用心”。
阳明先生告诉我们:“身之主宰便是心。”一件产品的最终话语权归客户,主宰客户的则是那一颗心。而我们每个人心上都有一个地方,叫做“柔软的刚需”,抓住了这个“柔软的刚需”,便抓住了客户的心。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觉察并触及客户内心深处那“柔软的刚需”呢?
前不久,一位在上海某室外篮球场卖水的阿姨火遍了全网,因为她从来不主动喊人买水,生意却好的不得了!
看到打篮球的小伙子们累了,她准备了20多个板凳供大家休息;看到在场边休息的小哥汗流浃背,她会亲手给大家用纸巾擦汗;不仅如此,阿姨还会赞美球员们的精彩表现:“你打得很好啊!别人都拉不住你!”“你真厉害啊!投篮真准!”“太累了!赶紧擦擦汗,别着凉了!”
“我感觉大家都很喜欢这个阿姨,本来我可能只需要喝一瓶水,但是因为阿姨的服务我就会愿意多买一瓶。”一个经常来打球的小伙子说。
对于阿姨来说,她可能并未做过用户调查,也从未研究过产品定位,更没有学习过任何营销技巧,但相信她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能为篮球场的小伙子们做点什么?”
有时,问题的本身就是答案。
当阿姨带着一颗真诚、有爱的心,为篮球场的“客户”们着想时,自然能觉察并触及打篮球的小伙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刚需”。
那就是:不仅能在球场边买到矿泉水,还能收获阿姨细致暖心的服务和“情绪价值拉满”的夸奖,原本大汗淋漓、略显难熬的场下休息时间,变得舒适又惬意。
02
透过这位卖水阿姨的“创新营销战略”,不难发现:抓住客户内心“柔软的刚需”,可能并不需要过多的投资。创新的源泉,只是一颗真诚、有爱的心。
文章开头提到的晓东,之所以在工作中遇到创新瓶颈,是因为他的业务技能比不上新来的年轻同事吗?是因为他的创意头脑跟不上如今的潮流趋势吗?
回首刚入职的时候,晓东想起那时的自己每天都会抽空去客户家转转,和客户的家人聊天,把客户的家当成自己的家,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提升客户家的整体舒适度。
和客户家的小朋友玩了许久,才发现家里的玩具收纳柜太小,而且不到一米高的柜角很容易磕到小朋友的头;在客户家的客厅坐了半晌,才发现家里的宠物猫窜来窜去,在棉麻材质的沙发上留下了很多爪痕;在客户家的院子里转了几圈,才发现地上布满了落叶和灰尘,需要留出一个水龙头以便接水清洗……
“当时虽然业务不够熟练、经验不够丰富,但我总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家装方案,客户也经常为我特别注意到的细节点赞!”晓东反思道,“相比现在,我的确是懒了不少,客户家不常去了,方案也都是拿以前的案例修修改改,应付了事。”
从前的晓东和现在的晓东,差别究竟在哪呢?
从前,晓东怀着一颗真诚、有爱的心,在细致调研和用心考量的基础上设计家装方案,真切地触及到了客户一家人心中“柔软的刚需”——一个温暖、舒适且能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需求和感受的居住环境。
现在,晓东将技术思维不断置顶,却将客户思维抛之脑后,最终给出的方案只是设计师眼中符合标准的“作品”,而非客户心中温馨惬意的“家”。
03
《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将这句箴言镌刻在澡盆上,便于时刻警醒自己:如果能做到一天新,就应该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作为商朝的开创者,汤将这句话刻在澡盆上,只是为了提醒自己每日沐浴净身,迎接崭新的一天吗?其实,这里的“新”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礼记》中有:“儒者澡身而浴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会通过沐浴来去除身上的污垢,更会通过洗涤自己的内心来涵养美德。唯有洗净自己心上的不明和贪欲,才能迎来崭新的自己,持续的创新自然也随之应运而生。
阳明先生说过:“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圣贤君王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成就的事业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心却是一以贯之的。
创新亦是如此,具体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背后的那颗心才是关键。无论是卖水阿姨在篮球场边的“硬核创新”,还是从前晓东在客户家中的“细致考察”,一以贯之的都是他们觉察用户真实感受、聚焦客户真正需求的那颗心。
当你为创新犯愁、为创意烧脑时,不妨先静下来,以一颗真诚、有爱的心问问自己:
站在客户的视角,他们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内心想要却没有说出口的隐秘渴望,又是什么?自以为已经竭尽所能的我们,还能为客户做点什么?
如此,相信你也能不断触及客户内心那“最柔软的刚需”,心生万法,创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