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太累了,卷不动了。


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工作,很拼命地做事了,甚至不惜加班、熬夜,牺牲休息时间,但是赚钱依然还是那么难。


 百万级畅销书《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曾说:“我们常人其实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地搬运面包屑,却无暇拓宽视野。”


 我们之所以日不暇接,疲于奔命,卷不动、卷不赢,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因为我们卷错了地方。


 厉害的人,他们从不卷体力,而是卷认知,不断打破自我,推倒认知的高墙,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01

墨西哥鹦鹉


家养的鹦鹉,如果不关在笼子里,一般都会用铁链拴着它的脚,防止飞走。


 但是墨西哥的鹦鹉却不用。


 墨西哥鹦鹉出生没多久,就会被放在一根木棍上站着,然后训练它的人会突然抽走这根木棍,小鹦鹉就猛地摔下来。


 之后,放上去,又抽走木棍,再让它摔下来…… 慢慢地,墨西哥鹦鹉就掌握了一种本领,不管人怎么抽那个木棍,它都能紧紧抓着而不会掉下来。


 等羽翼丰满,可以飞翔的时候,它也不会飞走,而是一直牢牢地抓着木棍。


 木棍给了墨西哥鹦鹉安全感,但也成了桎梏它的“舒适区”。


 因为木棍,它只能囿于方寸之间,而不得见天地精彩。 


所以,真正困住墨西哥鹦鹉的不是木棍,而是它的认知:它认为自己不行,不能脱离那根木棍。


 尽管眼前就是广阔的天空,但它内心的格局已经小到只能容纳下一根棍子。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 


如果不从认知上根本突围,提升自己格局的高度,无形的锁链就会一直捆缚着我们,让我们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牢牢抓住那些确定性的东西,而看不见更远大的可能。 


面对自我认知这堵高墙,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有的人宁愿一辈子生活在里面,小是小点,但他觉得安全、舒适。


 但是,万一有一天这堵墙被外力摧毁了,被砸烂了,我们就会变得非常焦虑和痛苦。


 所以,与其等着被别人颠覆,不如我们勇敢打破自我,不断推倒自我认知的高墙。


 推倒高墙,听上去好像很难。


但很多时候,其实就是观念、思维的转变。 


思维变了,看上去无解的事情,甚至都能很容易找到答案。


02

推倒认知的高墙


一位企业经营者曾经说到:“公司目前处在生存阶段,没时间学习。


学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有用的全都是干出来的。” 这么说,也有他的道理。


 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们了解到知行合一可以是“以行促知”,也可以是“以知促行”。 


像这位企业家讲的,“有用的全都是干出来的”,在实践当中去锤炼自己的经验,这就叫“以行促知”。


 我们当然可以自己去打拼、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总结,一步步地积累自己的经验。


 但是我们个人的实践毕竟是有限的。


如果仅靠自己,那我们对人生、社会的洞察,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并且,我们会经历很多失败、遭到很多瓶颈、走过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与资源,最后突然发现,自己接受的教训,别人早就接受过无数遍了;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别人也早就已经总结过无数遍了。 


因此,更根本、更高效的方法,应该是以知促行。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道理都明白,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确实如此啊。


有些企业经营者说“我学了很多经营管理的课,听明白了很多道理,为什么企业还是经营不好呢?”


 这就是我们认知的程度不够。


所谓的道理,我们只是知道了一点点,并没有真知,深知。 


有真知才有真行,有深知才有深行,而浅知就只有浅行,我们只学到了别人的方法,而没学到人家的心法。


 比如,经营企业都知道要爱客户。 


然而,有些企业经营者收到客户的投诉,第一反应可能会是:“我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客户事儿真多”、“他是想压我的报价吧”、“真麻烦,以后不跟他做生意了”…… 在他的认知里,自己和客户就是天然对立的一元关系。


 这种认知就像一堵高墙一样,把我们和客户隔开,和世界隔开。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颠覆自己的认知,真正认识到“客户是最希望我们好的人”。


 这样,我们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不会血气方刚、横眉怒目,而是洗耳恭听、闻过则喜,利用客户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推倒认知的高墙,我们的格局和境界就有了提升,整个人也会变得愈加的宽广和深厚。 


因此,只有从心上突破认知,才是真正的成长。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用更短的时间,不断打破认知,迭代自我,更早看见广阔的世界。


 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