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难题的捷径:让思想“升维”
01
电影《十二生肖》里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在古堡庄园的巨型迷宫里,成龙被几只狗狂追,不论怎么跑都跑不出去。
为什么呢?
因为周围都是比人高出不少的灌木丛,他看不清出路,也无暇停下来思考,只能一刻不停地乱冲乱撞。
后来他拉开背上的滑翔伞,经风一吹,腾空而起,在空中往下一看,就明白了迷宫的构造,几下就跳出了迷宫,也成功甩掉了身后穷追不舍的狗。
“二维”的问题,往往要在“三维”才能解决。迷宫内部只有长和宽两个维度,而此时的成龙,则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
视野升维了,思路、方法也跟着升维了,成龙在三维层面解决了二维层面的问题,从跑到飞,轻松获胜。
你是否也和影片中的成龙一样,在经营企业、管理团队时,陷入“迷宫”之中,周遭“威胁”频生,对遇到的难题一筹莫展呢?
比如:
“部门墙”高筑,“客户墙”坚硬,一堵堵墙模糊、阻塞了视线,作为领导者,根本看不清企业发展的未来;
平时勤勤恳恳工作,一心想为公司创造价值,可似乎总是孤立无援,作为管理者,常常是努力没结果、费力不讨好;
过去看了不少书,也请教了不少前辈,学了很多好方法,但回到现实却难以落地,作为决策者,总是感到有心无力。
……
其实,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在现有的平面上是没有解的,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将思想提升一个维度,才能回过头来解决当下平面的问题。
02
那么,我们该如何像打开滑翔伞的成龙一样,对复杂的迷宫实现“降维打击”呢?
路径一
坚持长期主义,让信念“升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丹比萨·莫约
经历了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亚马逊仍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CEO贝佐斯始终紧盯长远目标,为实现增长,放弃短期盈利。
自创立之初,亚马逊就坚持为其股东创造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利益;用户至上,毫无保留地以用户为中心;牺牲部分盈利,持续不断投入资金开发新业务……贝佐斯的“长期主义”思维体现在技术开发、目标管理、员工薪酬、团队精神以及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容易高估短期的成本,而低估长期的价值。而贝佐斯则用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践行者。
当你为企业如今的瓶颈和难题感到困惑、急躁、迷茫时,不妨在心中描绘一下5年后、10年后的画面,然后问问自己:
“5年后,这家企业会是什么样?10年后,我又希望它变成什么模样?为了达成这个画面,我现在最想做什么?最应该做什么?”
当我们以长期主义的视角放眼未来,以战略性的思维规划发展时,就在无形中给企业的坐标轴增添了一条“时间轴”。
如此,便能让自己的目光沿着这条“时间轴”不断升高,穿过眼前的迷雾,看清远处的未来,以坚定的信念朝目标前行。
坚持长期主义,让信念“升维”;少一分焦躁和犹疑,多一分坚定与自信。
路径二
学会借力而行,让视野“升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当企业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和无法冲破的瓶颈,感到心力交瘁时,不妨静下心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向外界“借力”。
比如:研读跨越千年的中华经典,汲取智慧;或者请教同领域的优秀前辈,悉心求解。
你可能会发现:之前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难题,在经典的文本中瞬间迎刃而解;以往费心费力而成效欠佳的项目,在前辈的指导下迅速找到了出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无比宽广,目光也会变得更加高远。这时,好的思路和方法会随之不断生发,难题也自然迎刃而解。
不过,在借力的过程中,需要牢记:人需要的不是偶像,而是榜样。
因为偶像虽好,但往往遥不可及、不易接近,榜样则充满能量、有迹可循。
那么,好的榜样该去哪找呢?
答案是:在暗夜之中,那个走在你前面且触手可及的人,最值得信赖。
抓住那个曾经与你一起在暗夜中前行,比你先一步冲出黑暗的人,坚定地向Ta看齐吧!
学会借力而行,让视野“升维”;善于寻求牵引,方能快速成长。
路径三
尝试心上用功,让认知“升维”
人生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心性,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稻盛和夫
在以往的企业经营中,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方法学了,也感觉自己会了,可就是用不好。一边抱怨:是不是方法不够好?一边怀疑:是不是自己没能力驾驭这些方法?
其实,有时并非是我们驾驭方法的能力不足,而是我们运用方法的心力不足。
这就好比同样是一支质量上乘的狼毫笔,书法大家用它来创作惊艳四座的书法作品,而一个5岁的孩子则只能用它来信手涂鸦。
任正非曾经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1998年,华为出台了《华为基本法》,目的就在于统一华为内部员工的思想,让员工接受、理解并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追求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
《华为基本法》只是一套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吗?
显然不是,《华为基本法》的背后,是任正非和一代代“华为人”爱祖国、爱社会、爱客户、爱员工的“心法”。
事上用力,不如心上用功。我们学习别人方法、模仿别人战略的同时,更要学习别人的“心法”,并回到自己的内心,挖掘自己潜在的认知根源,提升自己更高的格局境界。
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格局,自然能激发我们强大的心力,好的方法也会层出不穷。
尝试心上用功,让认知“升维”;激发强大心力,才能心生万法。
只有学会“升维思考”,才能实现“降维打击”。
面对未来,坚持长期主义;面对瓶颈,学会借力而行;面对难题,尝试心上用功。
如此,相信你也一定能让自己的信念、视野和认知“升维”,取得更高层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