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领导者,常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员工。看着自己的团队,拨一拨才转一转,工作缺乏主动性,不像那些优秀的团队那样富有责任心、执行力,但又苦于不知如何才能激扬大家。

 

好比说,想带着团队一起学习提升、每天给员工搞培训动员,到头来却听得一句:“老板,你还不如多给我点奖金来得实在。”

 

尝试物质激励后又发现,短期内有一点起色,但一旦面对难题或挫折,大多时候是推诿、逃避,很难团结一心迎难而上。

 

这种团队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01

 

想一想,我们期待别人无缘无故就能自动自发、全力以赴地去为公司工作,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就算是给予了团队更大的物质激励,但如果仅仅依靠于此,就像“雇佣军”,心不在一起,到了打仗关键时刻、存亡关头,大多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未来企业要爬坡过坎儿,需要真正志同道合的兄弟连,“成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而能否打造兄弟连,根源,一定在于管理者自身

 

首先,要找到问题所在,为什么之前的团队更像是“雇佣军”呢?

 

身边人其实就是镜子,可以照见自己——

或许过去的几年,我们过于注重物质激励;

或许我们没有给这些身边的员工足够的关怀;

或许企业没有一个足够激励人心的美好画面……

 

我们都可以总结出许多自身问题。许多年前一位很著名的企业家,事业做得很大。但因为犯了一系列的错误,最终企业垮塌。所以,他痛定思痛,总结了自己所犯的20个错误,不可谓不深刻。

 

但是二次创业十年后,他却说,自己又把过去20个错误,一个不落地重新犯了一遍。为什么呢?他或许反省了、复盘,可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

 

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一定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深入看到这些问题背后循环往复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认知。

 

其实,就是那样的几条不知什么时候种下的深层认知,在不知不觉中主宰着我们的判断和选择,自然也主宰着对团队的真实态度和价值判断。

 

所以,依赖物质激励员工、没有真切关怀员工、没有勾画企业愿景,这种种问题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认知呢?正是那几条不当知见,一次次将员工的热情和动力扼杀于方萌之际、未萌之先。

 

02

 

其实,当我们因“员工不够优秀、不够主动”而产生苦恼甚至抱怨,就反映了我们的认知还可以提升:

 

要打造一个全员积极主动的兄弟连、打造一个心在一起的团队,不靠别人多优秀,而是要看管理者自身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

 

当我们要求每个员工变得积极主动时,首先可以先问问自己,在陪伴团队成长上,花了多少时间呢?

 

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一年内陪伴团队共创、学习、成长的时间超过500个小时。

 

一年50个星期,一个星期有总共10个小时花在陪伴团队、建设团队上,平均一天一个半小时,手把手地交流、辅导。只是在时间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了。

 

第二,也要花费心血。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但如果多数时间只是浅浅地聊天娱乐,那自然价值不大。

 

在团队、员工遇到挫折、挑战的时候,发现他心里有过不去的坎儿的时候,或者家里出现矛盾的时候,成长遇到各种障碍的时候……这种时候要想帮到员工,是很不容易的,同时也是成效最大的,这就是在花心血。

 

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从总部飞到中国开会。在公司走廊里,这位总经理遇到了董事长,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要知道,和他同样职位的经理人在全球有上百位,他原本以为董事长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没想到,董事长上来就同他握手交谈,言语间对他的履历和付出的努力十分清楚。

 

这位总经理被这份意想不到的尊重和关怀深深触动了。事后他才知道,这位董事长让秘书收集了各个重要岗位所有员工的资料,放在同一个资料夹里,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专门翻看。

 

花心血培养员工,员工在长本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正在被期待、被看见、被尊重。正如一句话所说:当一个人的人格被羞辱,他会跟你拼命;而当他的人格被尊重,他会为你卖命。

 

这个世界很公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花高薪聘请来几位高手,也很好;但想一想,没有花时间、花心血,心与心的链接如何建立?另外一家公司为了培养这个优秀人才,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只是多了一点点金钱把人请过来,对方何以会全力以赴为自己工作呢?

 

人在一起,只是团体;心在一起,才是团队。

 

第三,花时间、花心血,也要有方法论。上下同频,是企业界的经典难题,需要历经时间沉淀和检验的经典思想来回答。

 

经典原文,就像种子,一代一代地传承。但是生种子无法入口饱腹,煮熟为饭,饭能养人。从种子到米饭,这就是方法论。一个人从未学过阳明心学等经典原文,都可以通过方法论体会到经典思想的力量,实现认知的突破和成长。

 

面对企业上下同频难、战略落地难的问题,第一期百日奋战必修课”就为参加过战略共创会的企业提供了百日奋战落地的解决方案。

 

通过董事长陪伴高管员工每日学习,拉齐团队上下认知水平。就经典思想与方法论,打开心扉,化解分歧与矛盾,认清现实与本质,将所学用于团队沟通、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等具体工作。让整个团队紧紧拧成一股绳,迎难而上,将第一个百日穿透的计划,顺利落地。

 

真正的上下同频,是同频去成长。是同频于战略,同频于使命,乃至同频于大我、同频于良知。唯其如此,才能为每个员工创造成长的舞台,让企业创造超越原有层面的价值,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