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如何同频,是很多企业面对的难题。

董事长和高管们在课堂上收获了信心与干劲,回到工作岗位,心里依然会有忐忑:

“课堂上升起的能量,如何才能持久,如何不被现实打回老样子?”

“没学习的员工不理解、没热情,心想不到一块儿,战略越往下越难推进怎么办?”

“共创想了千条路,落地时又走老路,共创出的百日奋战计划怎么才能坚持下去?”

经典难题,需要经典思想来解答。

基于中华经典思想以及方法论,润泽园推出了第一期「百日奋战必修课」,希望能够为这些渴望落地百日奋战计划的企业,提供一套根本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7月15日开始的一百天内,企业全员共学、共创、共行,让没有学习过的员工也有机会学习经典思想,拉齐团队认知。

同时,本次学习将每天邀请一位优秀企业的董事长分享自己人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借助中华经典揭示背后通用的成事的底层逻辑。

如此,让中基层高管员工也能够读懂董事长酸甜苦辣的一生,读懂这位创业者一路走来是如何把事情干成的,从而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企业上下建立起更紧密的链接。

企业共学,百日成长,不仅突破认知、激扬心力,而且在一百天的全速奔跑中,突破业绩、练就本事,实现整个团队的上下同欲,打赢一场场胜仗。

具体来说,百日奋战必修课如何帮助企业分忧的呢?其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01长期陪伴,呵护能量


学习结束后能量状态起起伏伏,实是人之常情。就像在严寒的冬天,靠近火炉就会感到温暖,离开火炉,温暖的能量也会渐渐凉下去了。

那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再一次靠近火炉,甚至备上一个电动的小火炉装在身上。

百日奋战必修课,每天线上学习十分钟,就像这个随身携带的小火炉,是随时可以靠近的正能量。

百日奋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重重的阻碍、困难。这时,团队心中不免产生一些负能量。

在心上成长的初期,如果没有呵护好心中微弱的小火苗,有点风雨就有灭掉的危险。因此这时,持续的成长学习机制,让我们的大我不断被激发、被点燃,至关重要。

试想,每天学习的十分钟内,一个人会产生多少善念?一念善,众善相引而来。100天下来,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都将焕然一新,心中大我的火苗也会得到初步的稳固。


02 切己用功,事上磨练


有时,端坐在课堂学习,感觉自己学明白了许多道理,但真的明白了吗?心里还是打个问号,还是要回到实际场景中去验证这份收获。

真正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真实体验过认知前后的翻转,这样的成长才是“实证”,才有真切感。

就像阳明先生所说:有着力处,才有得力处。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抓手地磨练自己的本事,至关重要。场景感,也是百日奋战必修课的关键价值——

不仅激扬心力、认知提升,也会提供相应的行动方法;不仅提升软实力,也配备相应的硬实力;如此,让同学得以在行动中真正巩固收获、提升能力、改善业绩。

 

比如,一位厨师,当他心力不那么丰足,对自己工作的认知也较浅时,一般会一有空闲就去有空调的地方休息、刷刷手机。

而据一位餐饮行业的企业经营者所说,他们的厨师却会主动来到前厅,看到客人桌子上有剩下的菜品,便找机会询问反馈,不断改进,就这样改进出了好几道明星菜品。

有怎样的行为,背后便是怎样的认知。当一位厨师打开心扉,愿用自己所长为他人创造更多美好时,便会主动地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改善、去进步。


03 强效机制,踏石留印


有了持续学习的积累,有了场景丰富的内容,这还不够。

有人说,领导者最大的善行,就是带领团队走向胜利。

只有此次百日奋战交上一份胜利的答卷,才能让大家的成长落到实处。

因此,此次的学习机制比以往都要更有力量,有目标、有节点、有里程碑、有战略张力、有比学赶帮超,通过精心设计的陪伴活动,让大家在学中练、在练中赢。

比如,通过企业生态大循环的设计,让各个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借鉴、相互砥砺、互不相让也互不抛弃的奋战大生态,通过企业内部小循环的设计,将各岗位伙伴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借助百日奋战这个窗口契机,看见人才、选拔人才、锻炼人才,助推企业内每位伙伴的成长。让这份成长不仅脚踏实地,而且踏石留印,锤炼出真正的本事,锻造出一支坚韧乐观的团队。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落地,才能生根。未来100天,不仅是各家报名企业的百日奋战,更是润泽园的百日奋战。或许时境维艰,有我们彼此陪伴,依然可以坚韧乐观+集体奋斗,百日后逆风飞扬,高处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