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0年,刘兵建了三个工厂,主要为养殖场提供设备——漏粪板。

 

稍微科普一下,这个漏粪板不仅可以提升养殖场的环境,方便粪便的收集和干湿分离,还能改善家畜的卫生和防疫条件,让家畜健康成长。

 

漏粪板长这样:

 

 

三个工厂运营起来后,最高年产值达六千万左右。

 

但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发展,随着行业需求下滑,刘兵陆续关掉了两家工厂。仅剩的最后一家工厂,年营业额也只有八百万左右。更严重的是,今年四月底,这最后一家工厂也接不到任何订单了。

 

“干不下去了,也看不到希望,继续经营下去意义不大……”

 

关厂,似乎成了未来必然的选择。

 

01

 

从六千万到八百万,这中间,隔着7倍的落差。为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刘兵说,“漏粪板主要是用于新建的养殖场,一旦这款产品用上去,质量好的话,可能一二十年都不用更换。”这是一款超低频消费的产品。

 

此外,这个行业的市场饱和度已经非常高了,新建的养殖场又比较少,导致同行开始低价内卷,卷到最后,在当地,只剩下两家工厂,刘兵工厂就是幸存之一。

 

之所以还能幸存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兵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

 

“市场上,有些同行生产的漏粪板,用了两三年就坏掉了。这对养殖场来说,损失不小。一旦这家工厂出现负面评价,那么他们的产品可能就卖不出去了。因为这个圈子很小,没订单就马上会倒闭。”刘兵说。

 

“我们的经营理念就是,在产品质量上绝不将就。”回顾过往的成功,刘兵说自己是暗合道妙。

 

“从建厂之初,我们就舍近求远严控质量。比如,作为产品原材料的沙子和沙石子,我们宁愿多花十块钱一吨的费用,去五十公里外采购质量好的,也绝不将就用附近普通的原材料。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十块钱,一年下来,每个厂要多花几十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还有一次,刘兵服务一家大型养殖场,当时,主要原材料钢筋的主筋配置用的是10毫米的钢筋,但根据以往经验来说,10毫米肯定是不合格的,也容易出现问题。为此,他们打了三次报告给客户,从低层到高层,想让他们改成12毫米的主筋。但客户最终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公司股东开会,大家讨论,“是否我们自掏10多万块钱,把10毫米改成12毫米?当时,有小部分股东不同意,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的,我们的共识是——赚钱很重要,但一份社会责任和客户价值更重要。”

 

后来,这件事被客户公司董事长知道了,一分好的行为作用,收获了好的反作用。他们把刘兵的工厂纳入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只要有新订单,都会优先考虑刘兵公司。

 

02

 

过去几年,刘兵总结自己,是“产品思维”。

 

但是,在行业内卷如此严重的现实下,光靠产品思维行不通了,还要有客户思维。

 

如何拥有客户思维?刘兵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客户思维的重要性。但如何落地客户思维,这个切入点,还是不清晰。

 

5月,刘兵邀请团队成员一起上战略共创会,找到那条出路。但是,团队成员强烈反对,他们觉得,厂子都停产了,为什么还要花钱上课?应该把时间、金钱,集中在开拓市场、拿订单上。

 

刘兵团队参加战略共创会

 

但刘兵非常坚持,他心底,对于这次共创会的学习,有一种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感觉。

 

在战略共创会上,他们收到了一次辅导的机会,辅导结论是——要做产品质量可视化的视频。

 

在这个短视频时代,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好像是绝大多数公司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刘兵说,自己的产品很小众,懂的懂,不懂的也说不明白。另外,他以前有个知见,觉得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只要产品过硬,不需要多宣传。

 

往常,刘兵团队跟踪一个客户,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这在他们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行业内卷下,客户认为产品质量差不多,主要看价格。”

 

一是认为产品不需要宣传,二是认为客户只看价格。这两个认知,牢牢地困住了刘兵和团队。

 

但是,共创会后,刘兵坚持执行辅导建议。回到公司,一刻不停地和团队开始共创视频。第一轮共创,大家认为要告诉客户,我们公司叫什么,卖什么产品,产品怎么样等等。但是到第五轮共创的时候,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不放任何推销信息在里面,就重点介绍产品,公司名称、联系方式等统统都不放。

 

用了20多个小时,拍出82秒的视频。过程中,有负责人抱怨,说:一个视频,至于费这么大劲吗?

 

他们觉得在浪费时间。

 

但是,包括刘兵在内,谁也没想到,他们会收获意外之喜。

 

当他们把这个视频发给客户时,原来有些一直比价格的客户,开始不比价格了,并且成交了。

 

还有一个本来都要放弃的客户,因为感觉让对方成交太难了,结果这个客户下单了。

 


“有个订单,当时我们去了四个人,但这个客户总是拿别人的价格和我们比较,而且还要赊账。”尽管没抱希望,但刘兵团队还是把视频发给了对方。

 

“我们内心很虔诚,心想,就算不下单,去别人家买也没关系,这个视频能够帮助他们鉴别产品的好坏,有帮助,不踩坑。”

 

“结果,出乎意料,这个客户直接就来公司参观考察了,并且下了单。”虽然,这单只有20多万,但对刘兵团队,是莫大的鼓舞。

 

“可能,客户感受到了我们视频背后的真诚。”刘兵说。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刘兵团队把这个视频一对一地传给了几十位客户,有9位客户成交了订单,总订单额达300万。

 

有米下锅,工厂就可以继续运营下去了。

 

后记

 

刘兵带领团队复盘:为什么在不抱希望的情况下,订单反而成交了?

 

大家最深刻的体会是,因为客户感受到了我们发自心底对他们的好。这份好,增加了他们的信任。

 

客户,是真的希望我们好的那个人。

 

以前,刘兵团队都不愿意拜访客户,因为他们觉得,反正是一锤子买卖,十几年内,大家都不会有过多交集。卖完产品,巴不得不要再联系,免得找麻烦。

 

但是现在,刘兵团队开始发现,客户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客户也面临着烦恼。

 

通过拜访客户,感受客户的苦与痛,他们内心升起了一份力量: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仅是我们的成长机会,更是一份鞭策和激励,让我们走得长,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