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同行能而不愿的事,突破重围
过去几年,很多经营者“压力山大”。
事实上,几乎所有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起伏,而下行才是上行的开始。
对每个人而言,压力始终存在。而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个人潜能。
01
“哪些是行业里能而不愿的事?”
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她创业20多年,始终坚守三轮摩托车赛道,从没想过扩大发展,也没想过如何超越。但如今,市场环境逼着她要往前走……
曾经,公司营收较理想,但今年,订单呈断崖式下降。
以往,他们有固定经销商,甚至不需要专门的销售团队。但今年,行情不好,公司特意组建了销售团队。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业绩只比去年增长了3%。
前不久,这位经营者与高管团队连续参加了两次「战略共创会」。
他们第一次参加共创会,受案例启发,“一家汽车制造商,做了同行能而不愿的事,口碑增加,销量增加,利润增加”。
曾经,他们做的主要是针对山地地形的三轮摩托车。学习之后,他们共创——目前市场,哪些是行业里,大家能而不愿做的事?
“实际上,同行都知道,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一款性价比高的车,经济实惠,轻便、能拉少许货就行。”虽然行业内有目共睹,这就是市场所需,但实际情况,就是没人愿意做。因为利润低,没人愿意做不赚钱的事。
回到企业,他们明确了要做一款可以穿透市场的产品——高性价比的农用车。并且,现车还没出产,就已经有客户预定。
接着,他们再次报名了共创会。第二次参加共创会,他们最大的收获,是与团队共创出“百日奋战计划”,并制定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目标。
“以前不敢定目标。行情不好,你再定目标,大家完不成,心就散了。”
但是,这次共创会之后,“团队从未有过如此的凝聚力,大家齐心协力,想要大干一场。”
接下来,公司的发展重点就是做同行能而不愿、针对老百姓的产品,并且开始走外销。
“以前,自己贪舒服,觉得企业没必要做大,能做长久就不错,但现在,环境逼着自己往前走,并且要学会两条腿走路。”这位经营者感慨。
02
“原来我从未考虑客户的真需求”
还有位经营者,他的企业给鞋厂做配套,包装鞋盒。
学习后,他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客户思维。
他以前的认知是,“只要物美价廉,就能赢得更多的订单。”但他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物美价廉,订单也没有增长。
这位经营者很困惑,“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学习后,他发现自己从未考虑客户真正的需求。
“通过深刻理解同理心,读懂客户痛点,我们看到了客户真正的需求,走到客户身边去,为客户切实解决问题,就是真正的客户思维。”他说。
回到企业后,这位经营者通过拜访客户,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压制鞋盒和运输环节繁琐,导致客户无法首选自己的产品。
“原来这是客户的苦与痛,一定要把问题解决。”
发现问题后,他和团队开始在鞋厂周边寻找厂房。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他当时就给房东交了定金。
客户看到他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执行力,非常感动。找了几款订单量比较大的鞋盒让他们生产样品,同时和他一起筹建车间,找工人,帮助他尽快投产。
半个月后,全新的鞋盒配套服务中心建好了。
开业当天,鞋厂董事长激动地对他说:“非常感谢你们,我们宁愿当你们的垫脚石,也要把你们公司在这里托起。”
这位经营者为客户着想的心打动了客户,同时也收获了客户的深情厚谊。
这位经营者承诺,配套中心可零散订货,并随时送货上门,帮助厂家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
两个月后,他企业的订单数量增长了一倍。
创业路上,没有捷径。
很多经营者感慨,自己创业之初没想把企业做多大,但现在市场环境变了,自己再不努力,曾经打下的天下恐怕要关门大吉了。
我们真正需要努力的是什么?是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拥有客户思维。
想要赢得订单,需要先了解客户的需求。拥有客户思维,才有可能赢得更多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