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您好
夫子,您好!
今天,是您第2575个诞辰。
我知道,夫子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在艰难困苦中把您培养长大。
孩童时您喜欢演习礼仪,十五岁那年,您立志做学问,求师问道,修习六艺。
三十岁,您立定人生志向,不但自己要学为君子,而且要仁爱世人,教人做君子。
为此,您开设私学,收下第一批弟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您奉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把教育公平的机会给到更多人。
四十不惑,夫子您对追寻天下大道的人生信念,不再有任何的怀疑。您告诉弟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之道,难道不是做人的根本吗?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您却活成君子的榜样。
年届五十,知晓天命,您更加明白自己应尽的责任,不顾惜身家性命,冒险堕三都、削三桓。
五十五岁,心怀仁政,却无施展之地,您感慨地对弟子说:
大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但是,您怎么会舍弃天下受苦的百姓,舍弃心中的志向呢?于是,您汲汲惶惶,与门人周游列国,只为推行仁政。
奈何,历尽磨难,却无成果。更是因为奸人陷害,断水绝粮七天。弟子愤慨,问您:老师,君子也会陷入困境吗?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道错了呢?
您嘴唇干裂,嗓音沙哑,说出的每一个字,却掷地有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从心所欲,不是放出自己的私心杂念,而是每个念头都在大道上。您如鲲鹏游于海,虽遭遇波波折折,却似清风披物。
我们好多人总是在调侃自己,
明明懂得很多的道理,
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夫子,
您这一生并不顺遂
但您为何能做到如此豁达?
迈过大成门,和您对视,我才突然明白,我其实并不是真的懂得那些道理,我只是听过、见过,让它经过。
是您,和古往今来的先贤们,让我明白了,怎样才能了悟人生。
孟子告诉我们:
何必曰利,仁义而已。
张载告诉我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五百多年前的阳明先生告诉我们: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告诉我们:金之在冶,在事上磨炼,锤炼的是我们这颗心。
夫子您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终身立得志而已,而立志只是终身求得良知清澈而已。
人生那么多考验、磨砺,所谓的门槛,跨不过去,就是一道坎,而跨过去了,就是一扇门,一扇回家的门。
两千多年后的秋,我站在后世人们为您塑的像前,曾经拂过您的秋风,如今也在吹彻着我。
就突然有一瞬间,觉得自己真的走错了好多路啊,但正是走过的每一步,成就了现在的我,回看过往人生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内心的志向也更加坚定。
夫子,
我想,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会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与您相遇吧。
谢谢您来过,
谢谢您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