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非凡的一生 | 润泽日讲《论语》
今天,我们用13分钟,走进孔子非凡的一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用38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安身立命不再动摇;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听人毁誉,从容自在;七十岁便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父亲叔梁纥为躲避宋国战乱来到鲁国陬邑定居,成为陬邑大夫。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在曲阜。因母亲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不得不带着孔子搬到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国是当时的礼乐之国,曲阜在是鲁国的文化高地。受文化的熏陶,孔子从小就对礼乐感兴趣。跟小朋友玩游戏都在模拟丧葬祭祀之礼,让旁人惊叹不已。
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万般辛苦,可想而知。我想,可能正是从小目睹母亲的操劳,孔子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这让他对孝悌有了深刻的体证。进而在一次次模拟礼乐的游戏中,他逐渐体会到礼乐之本在仁,而仁之本在孝悌。
到了15岁,因为父亲的身份,孔子有机会进入学校深造。一入官学,少年孔子眼界大开,他或许深感震撼:没想到自己一直热衷的游戏,竟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之所在。一颗有志于学的种子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7岁时,母亲去世。孔子将父母合葬,并为母亲守孝三年。
19岁起,孔子娶妻生子,并为国家管理过仓库、畜牧。多年后,弟子惊叹老师竟如此多才多艺,孔子自谦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成家立业的同时,孔子也在继续探索礼乐,到30岁已经颇有名气,孔子便开始招收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大事。在此之前,文化知识都是上层专属。孔子打破这一垄断,只要学生能交十根肉条表达诚意,就可以拜他为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后来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33岁时,孔子到洛阳拜访老子。这次会面给孔子留下深刻印象,他称赞老子“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随后孔子回国,经历了鲁国政变,跟鲁君一起来到齐国,并得到齐君的赏识。后因齐国大夫加害,孔子回到鲁国。经过起起落落之后,孔子对世态、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或许就是他感慨自己“四十不惑”的原因吧。
51岁时,孔子入仕为官。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蒸蒸日上,很快就引起了齐国的忌惮。国内的三桓也担心孔子跟鲁君结盟,威胁到自己。于是在内外的串联下,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年55岁。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间,孔子开始研读易经,韦编三绝。经过仕途沉浮,再加上易经的启示,孔子终于领悟天命,于是他感慨:“假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想,或许是透过易经,孔子已经知道礼乐在当时注定没落,也看到礼乐在后世必然复兴。虽然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但他的弟子、弟子的弟子一定会见证。他要为古圣先贤保留文明的火种,也要为后人传下这一盏明灯。
从55岁到68岁,是孔子颠沛流离的14年。他在卫国见南子,被子路误解;路过匡城,差点被误杀;困于陈蔡,几乎被饿死。60岁时,他来到郑国国都,跟弟子走散。弟子们四处寻找老师。当子贡找到他时,孔子问起缘由,子贡说有人告诉自己,东门有个人,“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一听,这应该就是老师吧。没想到孔子听完哈哈大笑,说讲的太好了,这不就是我吗!
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有些哽咽。这一刻,孔子是否回想起这一路的经历,想到有人言语恭敬却暗藏私心,有人话语粗鲁却坦率真诚。但不论好与不好,会动摇我仲尼吗?会让我怀疑自己的追求吗?不会,不会,“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甚至能通过每个人的话语,听到他们内心的诉求——每个人不都是被困在自己知见的牢笼中,心无所安,“累累若丧家之犬”,可悲可悯吗?这或许就是孔子的“耳顺”吧。
后来,齐国征讨鲁国,弟子冉求率军迎战,获胜。在冉求的努力下,68岁的孔子被迎回鲁国,但敬而不用。孔子便集中精力删述六经,讲学育人。
70岁时,孔子回顾一生,称自己此时“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一直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直到阅读《阳明先生年谱》,看到阳明先生临终前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恍然大悟:或许正是这样一颗光明之心,才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吧。
在人生的末后几年,孔子的儿子孔鲤、心爱的弟子颜回、子路相继去世,孔子悲痛不已。颜回死时,孔子悲叹“天丧予,天丧予!”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被剁成肉酱,孔子便将家中所有的酱都扔掉,不忍再食。
孔子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坐在两根廊柱中间祭祀,醒来后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他魂牵梦萦的还是礼乐。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一天,孔子早早地起来,倚门而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听闻,悲痛不已:“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则吾将安杖?哲人其萎,吾将安放?"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病逝,终年73岁。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
2503年后,2024年秋天,为了筹备《论语》,我们走进孔庙,祭拜孔子。当站在孔子像前,注视孔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跟孔子的心贴得好近,那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记忆,一瞬间眼眶就湿润了。我感受到孔子穿越时空,一直在深情地注视着我们,守护着我们。
想象孔子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他出身贫寒,却心怀大愿;看到百姓疾苦,他不顾自己,隳三都,游列国,甚至被人称为“丧家之犬”依然不肯停下脚步。他用晚年的时光,编纂儒家六经,延续文明的火种;他用毕生的心血,培养三千弟子,点燃燎原的星火;他更用一生的坚守,活出了圣人的气象。
古人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们今天追忆孔子,纪念孔子,更重要的,是让孔子用一生求索体证的智慧,走进自己的心田、照亮自己的人生。
孔子的一生,可以看做六个关键的“战略十年”。它以志为始,以仁为本,以弘道为宗旨,以育人为依托,以时代为舞台,以历史为度量。
人生需要战略,战略创新人生。下一个十年,你希望自己活成怎样的模样?

@
厚德载物
通过聆听光严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孔子非凡的一生》,感悟颇多,略述一二:孔子的一生少而好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逾矩。
孔子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创立的“儒家文化和思想”光照千秋,是2500多年来,历代帝王维护统治的精神支柱;是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日常行为的准则,是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立院宗旨。
针对孔子非凡的一生,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少而好学(小学到初中,每年都是“三好学生”;高中时被评为“先进同学”);青年时不忘初心,在紧张、忙碌的劳动、工作之余仍挤时间把学习放在首位,业余时间学习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第一期)的全部课程,四门文化课和八门专业课的考试成绩都名列“即墨第一”。
1983年11月,因成绩优异,被本村小学竞选聘为“民办教师”,自此,一边教学,一边劳动,一边学以致用,将所学的农业科技知识应用于自然教学和科学教学,指导学生的科学实践。
1990年12月,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十周年之际(全国170万毕业生),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农工作中成绩突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特授予“学用结合标兵”称号。
中年时期,经过拼搏,1995年考入“聊城师范大学”,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仍然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一边传承、研习流亭猪蹄秘方酱制技艺。
通过一丝不苟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教学成绩优良,多次被镇、办事处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被即墨市或即墨区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生物科技辅导员”“山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
因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泰康杯”作文大赛和“迎奥运作文大赛”,被评为“优秀园丁”和“指导一等奖”,多名学生喜获全国“一等奖”。
2001年8月,因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参加“第六届全国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见义勇为,虽“耳部”“右手”遭受重创,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烈的创新理念,促使我克服生理、心理的剧痛不断前行。
因此,我带领科技小组创立、绘制的《即墨物候历》(具有即墨当地特色,反映即墨当地一年四季天气变化的新情况、每天发现的动植物新现象、人们的生产生活随季节变化的新活动),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优秀项目一等奖”及“金牌”(山东省仅此一项,全国前两名)。
此后,不骄不躁,对待学习持之以恒。2005年,经过不懈努力,拿到“曲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本科的毕业文凭。
2004年因良好的社会声望,突出的工作业绩,光荣入编《世界名人录》。
步入老年,安步当车。虽遭受“意外伤害”“背叛”“网暴”,但矢志不渝,淡然处之。牢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俗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些伤害我和家人的歹徒和恶人,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或良心的严正谴责。相信吧:天道有轮回,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自1996年暑假,诚心诚意拜大舅周钦公先生为师,苦学、历练“流亭秘制猪蹄”酱制技艺。酱制的十余种肉制品曾畅销“城南多所学校”“实验一、二、三小”“即墨实验学校”“即墨教育局”“即墨财政局”“即墨广电局”“即墨自来水公司”“新华保险”“红领集团”“青岛永昌实业集团”……2024年6月,因独特的创新理念、出色的酱制技艺,创立的“尚懿林肉食”品牌,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委员会”授予“证书”和“奖牌”。
回顾自己的六十年人生历程,学习、教学、酱制三个领域,都奋力进取,勇争第一,留有良好的社会声望。
2024年10月21日虽已光荣退休,但站好最后一班岗,善始善终,得到了校领导们的夸奖和老师们的一致赞同。
退休不褪色。每天起早护送小孙子上学,尽到家族优良学风传承之责;然后自觉参加《学习强国》的学习,自觉学习并践行《国学》的《论语》篇,自觉参加《燃梦行动.读书》(已近5年,博览群书188本,书写读书感悟50余万字),自觉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三分治,七分养);随时补货(及时补充酱制好的肉食品,供给自家的“尚懿林肉食店”销售),服务大众。
未来十年(而耳顺后),将养生保健,确保身体安康;然后辅佐儿子发展壮大“尚懿林肉食”事业,服务全民;同时护理并培养小孙子成才。
同时带领族人、家人乃至亲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安居乐业。达到“为人称道,不虚此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境界。
@
子欣
晨起,在降温的寒意中,我静心聆听了光严老师的《论语》日讲,仿佛与孔子一同走进了他那非凡的一生。让我这位已至不惑之年的教师与母亲深感共鸣。“四十而不惑”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它让我明白,这个年龄的我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作为教师,我要继续深耕教育,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作为母亲,我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陪伴,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这句话带给我的启示是,人生需要明确的战略方向,只有不断创新与努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我决心在下一个十年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育儿能力,活出一个更加精彩、更加充实的自己。同时,我也将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秦洁
今天听到一位学姐的困惑,也看到了自己,想想自己很久没有把一些人事物挂在心上过不去了,但也还没有完全的释怀,听老师讲到有人说孔子如丧家之犬他还能大笑,内观自己在听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时就会心生抱怨,然后就会对抗,看到孩子会对抗他不愿意做的一切,以前会抱怨孩子,现在越能看到那是自己,是他的原生家庭的父母的问题,改变自己!
10年战略重新制定,未来10年从做个好妈妈入手,修炼自己,可以共情,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可以一起悦纳,一起向上向善……
@
张鹏程
这一讲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孔子听到子贡说世人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哈哈大笑说:“这不就是我吗?”让我想到阳明先生给弟子聂文蔚的书信中说:“呜呼!今之人,虽谓仆为病狂丧心之人,亦无不可矣,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
圣人对待事业的态度,对待周围人不理解,不认同,甚者是讥讽,依然保持如如不动的心,这样的胸怀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孔子和阳明先生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格局和境界?源于对事业的使命感,慈悲心。
对照孔子,我需要继续加强学习经典文化,不懈怠,学而思,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我必须“扫除廓清”助人之心中藏有的功利性,以至诚之心做至诚之事。
@
灵玺
孔子非凡的一生,流着眼泪听了三遍。想起今年暑假修缮孔子学院时,义工们忙碌的身影,那是对中华文化的颗颗真诚之心,更是那一份使命热爱传承之心。
每次走进孔子学院祭拜孔子时和孔子四目相对时,魏老师提醒我看看孔老先生那慈祥微笑扬起的嘴角。是的,孔老先生看到2503年以后,他的弟子依然虔诚的遍布中华大地,那是一份满意欣慰的笑容。我站在孔子像前,我也觉得自己的心跟孔子的心,也贴的好近好近,孔子一直穿越时空,在一直注视着我们,守护着我们。
@
㋡
孔子告诉我们,人生磨炼的过程在于不断地进取和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时代发展太快,我们时常害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时代抛弃,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恐惧,导致我们都非常迫切的想成功,做什么事都想立马能得到成果。
目标是一定要有,但是不要给自己设限,不是说30岁之前一定要买房,买车,职业发展到什么地位。一旦你没达到,你会发现特别的痛苦焦虑;物质目标不是说不可以设立,适当的期限也有助于促进目标完成,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的,时限因此也会变动。
努力去实现去行动就好了,不要一味只盯着终点,过程同样精彩,就算你30还没立志,你同样可以继续努力寻找。
@
陪学,中华文明如此优秀!
志于学,是找到人生奋斗方向。
而立,是明白自身的责任。
不惑,是对生人生追求感到不再迷惑。
知天命,是知道生命的短暂。耳顺,是知道人的本性。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随便知道规知不违反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志于学”和“耳顺”,到了我这个年龄,虽然一直坚持学习,但学习的劲头、动力和专心程度不高,一直想不要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所以学而不成,学有所获不多,“耳顺”方面,听不进不好的意见,闻之则怒或怨,没做到“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学习论语,让我看到差距,孔子能提出了,并且也能做到了,而我们现却未领悟,也未做得到,渐愧!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求学,以渐济!
@
舒娜
今天听着光严老师缓缓讲述着孔子先师的这一生经历,内心有点想流泪,回往自己渺小的一生是否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
此生为何而来,而又为自己的战略十年笃定了多少分,是否 已经跨过心坎上的点,并一步步垒实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点,并一步步去踏实行走的路程,孔子先师的一生,我虽渺小,却也是可以开发无限的!
@
你好星光
今天听了孔老夫子的一生,老年颠沛辗转,潜心修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后来人。从心所欲不踰矩。修得一颗光明心,才能做到这样啊!这节课是流着泪从头听到尾,深深感受到,孔子他老人家才是最爱我们的人啊!
@
共读共建建设书香企业
孔子15岁立志,自己50岁立志,如何以志为始,不错过中国这高速发展的十年,不辜负自己的生命,找回自己曾经逝去的时光。
孔子,阳明先生用活脱脱的生命照亮我们的人生。自己呢,不能在错过,不能在荒废每分每秒,随时随地以先生的心为心去观照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在自己的心灵花园种下大树的种子,同时也在他人的心灵花园中下圣贤的种子,让它满庭芬芳。传承火种,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
张福梅
今天听到,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晚年儿子,心爱的弟子颜回,子路相继离逝 ,多少人能经历如此悲催的命运,而孔子没有被命运击垮,困锁 ,反而心怀天下为己任,礼乐之风不能坏,传承华夏后代不能少,因为有了孔子的坚守,哪怕受丧家之犬之毁誉,也阻止不了孔子活出圣人气象,灿烂的文明古国也从未中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今天真正体会到,所以学习孔子的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是我生命的需要 ,感恩遇见!
@
兰晓勤
总是一天天的思考怎么去过自己的人生,他人称赞时心间愉悦,他人贬损时便愁苦烦扰,听完老师讲孔圣人的一生发现自己似乎都在随波逐流,不要说站在历史长河面前,我连自己的出生到现在似乎都那么模糊不清晰,关于立志,关于人生战略确实要去完成了,不能在下一次站在路口回看自己仍然模糊不清。
@
仙儿-英子
孔子的一生少而好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逾矩。恍然发现自己已近50,回顾以往,二十五岁前学习工作,婚后为照顾老人放弃自己的事业,间隙继续做自己的爱好-化妆,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又努力考取了高级形象设计师和高级化妆师。
为了爱人全力成全他的爱好曾在那个行业也做到首屈一指!在送走外婆婆和婆婆后,回到即墨,随后又接回脑梗的公爹,因为喜欢养生又努力考取了高级营养师!
一边工作一边调理公爹,让一个走路不便的人,能每天下楼溜达近一个小时!疫情虚度两三年!不想继续迷茫虚度,重新开始寻找,9月份毅然决定加入健康行业,在努力学习的两个月里,不断充实成长自己,虽然也有一些遗憾,但也帮助了一些朋友!现在只想让自己成长的更快些!再快些!这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努力做个不止可以信任还能信服的人!
作为润泽园经典学习公益栏目,润泽日讲自8月18日开播,已经进入到第二部经典《论语》的学习。在此,我们特别选择其中一篇视频,以及视频评论区的留言,与大家再次分享。
扫码加入润泽日讲共学社群,获取建设家庭、个人成长更多系统方法论实践,更有晨读经典、链接主讲、直达老师等机会,邀你共赴改变与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