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还是刀?拒绝「伪善式沉默」,通晓「非凡级沉默」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经常以沉默做回应的人?你有没有以沉默回应人或着事?或许这已是我们的一种习惯。《道德经》说“知者不言”,真正的智者沉默时,灵魂在发光;但伪善者沉默时,刀剑已出鞘。
通晓沉默之道,亦是人生大智慧。
沉默的「四重伪装」
很多“沉默”正如孔子所说的“乡愿”一般,看似是良好的修养,实则内心是在逃避与计算。阳明先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人沉默时,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内心私欲肆虐,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种虚伪的沉默。
第一,心中有惑却不请教,蒙昧不明却不加思辨,这是愚钝之默。不懂装懂的沉默,是给平庸颁发的永久居留证。
第二,眼见别人犯错,却不愿出言提醒,这是狡诈之默。沉默纵容,无异于将他人推入深渊。
第三,生怕旁人窥见自己短处,而以沉默刻意遮掩,这是欺瞒之默。但往往,我们以为的体面,在别人眼里是漏洞百出的表演。
第四,包藏祸心,以沉默为掩护行奸恶之事,这是奸邪之默。
当我们警醒自己少说话时,也可以照照这四面镜子,真诚的询问自己:究竟应当缄口不言,还是应当仗义执言?
沉默修炼的八个段位
当然,沉默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正所谓“贵人语话迟”,高人往往深藏不露,言语不多,但常常能一语道破天机,可谓字字珠玑。而沉默的美德,阳明先生说,亦有八重境界。
第一重:知耻之默。为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就是要知耻,而言出不能果行,不也是一种耻辱吗?因此,开口前需自问:“能否兑现承诺?”
第二重:敏行之默。敏行者是行动派,习惯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得多、说得少,用行动证明价值,他们的词典里没有解释,只有结果。
第三重:仁者之默。诚如《论语》所言,“巧言令色鲜矣仁”,身怀仁爱之人,岂忍以言语蛊惑、误导他人?仁者沉默,因心怀悲悯不忍妄言。
第四重:渊识之默。胸有丘壑、腹有经纶的人,总是默默聆听教诲、汇聚智慧,却不急于彰显自己的才华。
第五重:自省之默。此等境界,如颜渊一般,总是默默领受教诲和批判,“不迁怒”、不反驳,只是默默地自我反省,因而能“不贰过”。
第六重:黯然日彰。胸怀万千气象的人,充实而有光辉,却不露山水,心有万丈光芒,却“光而不耀”。
第七重:不言而信。此等境界,正如圣人一般,虽然他们没有激昂的誓词,却默默肩负重任,以自己的良知,挑起一个时代,乃至千秋万代的良心。
第八重:为而不争。阳明先生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上天四时有序、生育万物,却无一言彰显自己,这就是沉默的最高境界!
无声胜有声,无言胜万言。这个时代不缺喧嚣者、善辩者,缺的是在沉默中修心的勇者。
当海量的碎片信息来袭时,智者保持深思的沉默;当冲突爆发时,智者保持非暴力沟通的战略性沉默……
阳明先生五百年前早已看透,沉默本身无善恶,唯人心可辨清浊。不欺人、不自欺,不辜负天地生我之灵明,方是沉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