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以客户为中心”的测试中,参与企业的平均得分仅为4~5分(满分10分)。这个分数有怎样的意义呢?有位企业家说,它不仅是数字,更是格局和境界的体现。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以客户为中心的程度就有多深。

近期,在润泽园第八期龙场训练营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高管通过五轮共创,深入探讨客户的真需求。挖掘客户需求,不是为了研究客户,而是为了撞击自己的心门。只有提升格局和境界,才能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水平。  

以下内容,精选自第八期龙场训练营中关于客户真需求的探讨内容。

润泽

问题

 


一家餐饮企业通过一杯水和安抚话语化解了顾客夫妻的争执,由此解读客户的真需求是“家庭和睦的情感诉求”或“通过用餐体验获得的情绪价值”。 

另一家企业认为,其客户(覆盖超市、国企等渠道)表面需求是采购产品,但深层需求是通过个性化服务与差异化体验获得情感认同,从而接受溢价合作。

一家灯具企业认为,其客户的核心需求是:放心可靠的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品牌价值。

这些企业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否触及了客户内心的核心诉求?



回应

 

我们探讨的是“客户的真需求”,而不是你的善良。

当我们反求诸己时,往往会变得心软,想要帮助客户做很多事情。然而,这种善良,虽然叫好,却未必叫座,因此它并不是真需求。

真需求不是你的善良,也不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标准答案早已存在,但如果你做不到,那它也不是真需求。 

真需求,是读懂客户内心的呼唤

以某电商平台为例,它之所以能发展到万亿规模,正是因为它抓住了客户的真需求:补一刀。 

“我们一起买件衣服,就差你了!你来,大家还能再降两个百分点。”这种玩法不仅带来了快乐,还激发了分享欲,让用户愿意主动传播。即便最终没有购买,用户也乐于参与其中,享受“占便宜”的感觉。  

人们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便宜是表面的需求,而占便宜才是内心的真实渴望。这种心理需求,才是客户的真需求。 

民心即道。客户内心的渴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洞察和满足的。

 

问题

 

一家母婴企业认为,客户的真需求是“唤醒母婴家庭爱和被爱的能力”。 

一家制造天线的企业认为,客户的真需求是“价格优化”。

一家铝材企业认为,客户的真需求是“技术支持”,因为客户对产品细节不够专业,需要依赖供应商的专业能力。 

客户的真需求,到底是对产品的需求,还是对供应商的需求?



回应

 

我们讨论的是你这家公司的客户,而不是你身边的兄弟或上下游。

你的客户,甚至用户,可能并不是你直接面对的对象。如果你做童车,客户是宝妈,但真正的用户是宝宝。因此,你需要关注的是宝宝的需求。 

我们的办公室在公园里,经常看到家长推着婴儿车散步。有一次,我惊讶地发现,躺在车里的宝宝会不自觉地寻找阳光。即使只有几秒钟,阳光对宝宝视力的伤害也是不可逆的。这让我不禁思考:做童车的人,是否真正考虑过宝宝的需求?比如,遮阳布是否足够遮挡阳光,避免刺伤宝宝的眼睛?  

真需求,到底是对产品的需求,还是对供应商的需求?

以某科技公司为例,客户选择它,不仅因为其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因为对客户的真诚和热爱。它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热爱”,这种深情厚义让客户觉得值得信任。即使产品并非完美,客户依然愿意选择它。

真需求,既是对产品的需求,也是对供应商的需求。供应商是否值得信赖、是否对客户深情厚义,这才是客户内心的真实呼唤。 

举个例子:你和家人出行,路过一家农庄,赶上饭点儿,进去吃午餐。虽然农庄的菜品并不豪华,但每一口都让你感到踏实。因为你知道,这些食材是农庄自己种植的,尽管不一定绿色,但至少让人放心。相比之下,如果换到一家豪华餐厅,你对食材、厨师和厨房设备一无所知,心里难免忐忑。如果两者相比,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家农庄,不是因为菜品更好,而是因为农庄带给你信赖感。  

如果不能洞察客户内心的世界,又如何在竞争中超越同行? 

人们选择海底捞,不是因为火锅的味道多么好,而是因为对海底捞的信任和喜爱。这才是客户的真需求。

 

 

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格局,就有怎样的以客户为中心。

 

正如一句话所说:“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你怎么看待客户,决定了你是谁。当我们说“以客户为中心是4分”时,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打分。 

 

我们需要回归内心,认识到客户是和你我一样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就该如何对待客户。 

 

唤醒良知,提升心灵品质,才能看到同行看不到的风景,才能在艰难、挫折和挑战中找到出路。不断打开心扉,是我们面对艰难时期、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我们心中无尽的爱与慈悲,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也是真正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