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惑,常有共通之解。

企业前行,问题层出不穷:激励措施为何时而添力、时而添乱?内卷红海如何杀出血路?规模瓶颈又该如何突破?这些问题,是经营者真实的叩问。而直面它们、探寻本质的思考,往往能撬动企业发展的根本。

以下快问快答,来自企业家提出的真实困惑。愿我们可以借他人之惑,解己之困。

问题

 

为什么同样实施绩效激励,有的企业激发的是活力,而有的企业却引发内耗,背后决定成败的关键变量是什么?


回应

 

激励只是一个手段,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要让一个人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具足。比如,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大家就很有希望;或者企业氛围足够的融合,即便激励没有那么明确,大家也一起向前奔跑;又或者领导力比较高,所以能够关注到人性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是让一个人能够干劲充足的原因。


如果这些因素都不大具备,仅用一个绩效考评系统,结果多半都会适得其反。所以,绩效考评激励仅仅是激发一个人干劲的一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要系统地思考,具备战略性的思维,才能把一个企业带向更好的地方。


问题

 

为什么我们给自己定好目标后,总会在实施过程中被打折扣?


回应

 

这是人之常情,而且是正常的状况。我们设立了一个目标,然后中间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个世界如此复杂,人体尚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又是一个巨复杂的系统,所以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会出现,导致一些差错,因此达不到目标。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复盘。《易经》有言,不远复,无祇悔 ”,就是走几步要不断地复盘,不断地回头看一看。

复盘,有正式的复盘,也有非正式的复盘;有有价值的复盘,有没价值的复盘。有价值的复盘就是能够深入思考,否则都是在面上的复盘,不解决根本问题,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当我们不断进行有价值的复盘,深入地去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不断地向前奔跑。这个过程中,路径会调整,目标会更接近。


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往往都会出现发展瓶颈,作为管理者,该如何快速有效去突破?


回应

 

何谓瓶颈?认知的瓶颈,就是发展的瓶颈。

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知是因,行是果,我们在行为上遇到了瓶颈,本质上是在认知上有了瓶颈。认知,最根本的就是世界观,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和客户的关系,和股东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我们能够高质量的回答这问题吗?如果不能,那么现有认知已经捆住了我们。

孔子讲“君子不器”,不要被容器给捆住。我们的认知就是我们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就是要突破认知,突破我们对行业的认知,对经营企业的认知。

比如,我们经营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位企业家分享道:“我曾问自己,真的爱客户吗?答案应该是爱客户的,因为企业做的还不错。然后,我继续问,我真的真的爱客户吗?心里开始不那么坚定了,甚至有些忐忑。我又继续问了自己一次,我真的真的真的爱客户吗?答案是,很抱歉!在我心中没有客户。”这就叫世界观,我们心中没有客户,但又指望客户爱我们,这不公平,也不现实。

所以,企业越大,越需要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我们为什么要经营这个企业?经营这个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回到问题本质,升维我们的认知,才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方式。

 

 

万千表象,根在认知。

激励的偏差、内卷的困境、发展的瓶颈,究其根本,皆是认知的边界所限。破局之道,在于穿透迷雾,直抵本质——这需要回归原点拷问使命,在事上磨炼真功夫,并以“橐龠”之心构建良性的关系场。本质看清,破局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