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林金钟,本可以在校园餐饮行业安稳前行。

他在高校后勤干了27年,熟悉甲方流程。辞职后转行餐饮,承接食堂、分包档口,日常运营几乎不用操心。

 

表面上,他是乙方,实际上却像操盘手,凭经验和人脉稳住市场。外人看来,他的日子安稳。

 

可他认为,这条路并不踏实:档口管理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隐患难以避免。

 

他不愿被利润绑住。他更想真正承担起责任——让校园餐饮既精致卓越,又能让学校和社会放心。

 

“何必呢?”身边的人常常不解。

 

林金钟心里清楚,不改变,这份不安就不会消失。

 

一次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该走另一条路。那一刻,决心在心中生根。

  

战略重塑之前:从“甲方思维”到分包模式的焦虑

林金钟的职业生涯,始于高校后勤管理。

27年里,他一直站在甲方角度,负责校园食堂后勤保障。确保学生饮食安全、环境卫生、秩序井然,是他始终坚守的承诺。那个年代,高校餐饮多为自营,饭菜虽简单,却能保证安全和稳定。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逐渐外包给社会企业,承包、分包成为常态。夫妻店、小商贩纷纷进入,行业表面繁荣,却带来食品安全难控、档口参差不齐、管理松散等问题。

九年前,林金钟辞去公职,创立“书香味道”,凭借对甲方需求的深刻理解,很快站稳脚跟。但他仍沿用分包模式——将档口交给小团队管理。短期看,风险低、效率高、利润快,是行业公认的稳妥做法。

然而,时间越久,他的内心越不安。公司追求规模和速度,却始终没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前的模式像摊大饼:项目越来越多,但每一个都没有深入做透。表面热闹,背后空洞。”

近年来,校园餐饮频频曝出“老鼠头”“鸭头”等食品安全事件。每次参与高校招标,学校领导都会追问:“你们自营比例是多少?”

他心里明白,甲方真正想要的,不是数据,而是所有档口的安全和质量都像自营一样有保障。

林金钟坦言:“我们急于拓展市场,却缺乏对安全和质量的深度关注。政府、学校、家长的不信任,已经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痛点。”

一次课堂分享中,润泽园老师提出把产品重做一遍”,让他豁然开朗——问题不只是企业模式,而是整个产品与行业运作逻辑需要重做。

林金钟意识到,分包无法真正提升质量,也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甲方期待的,是一个更有责任感、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合作伙伴。于是,“全自营”的念头再次浮现。

早在高校工作时,他就相信,只有全自营才能真正把控安全、质量和服务。但离开体制后,他不得不面对资金、人力、效率的现实压力,从而选择妥协。分包看似省心,却在每次甲方追问时都让他心生不安:“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随着政策收紧、监管趋严,他愈发清楚,轻资产的老路已经走不远。学校和政府真正需要的,是能负全责、管全链条的餐饮企业。

林金钟回忆:“那时,我心里就有了一个念头——总有一天,我们要做真正的全自营。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也没找到能带领团队同步前进的力量。”

 

书香味道餐饮董事长 林金钟 

全自营:理念落地的29天硬仗

今年7月,林金钟带着七位核心高管,走进润泽园“战略重塑营”。那三天三夜,成为书香味道的关键转折点。

就在一个月前,公司刚中标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食堂项目。面对这所高校,团队陷入两难——继续用熟悉的承包模式,还是趁机彻底变革?

课堂上,老师不断追问:“你们的使命是什么?战略是什么?如果重新做一次企业,会怎么做?”

一连串的问题,把林金钟和团队逼到思考的悬崖。

有些人沉默,有些人争论,更多人开始反思: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过去追求数量,项目越多越好,但都没做深做透。

经过深度研讨,团队共创出新的使命:提供安全优质餐饮,关注学生成长与员工幸福。企业从承包走向责任,从“卖饭”走向“育人”。全员第一次达成同频——未来,全自营。

林金钟回忆:“那三天三夜,仿佛拨开心里的迷雾。过去,我们只想着履行合同;现在,我们更关注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

决定自营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随之而来:从决策到开学,只有29天。时间紧迫,但更大的挑战在于,过去依赖承包商完成的环节,如今必须自己亲自把控。任务具体到四大板块,每一项都必须精准落地:

招聘与培训:短时间内找到足够厨师和员工。

 

供应链与食材:反复比价、试货,直到锁定既安全又稳定的渠道。

 

菜品与标准:试菜,有的菜改了三四遍才定型。

 

现场与流程:从打餐路线到餐具摆放,都要反复推敲。

林金钟回忆:“关键是品质不能打折扣。自营不是改招牌,而是从根本上把控每一个环节。如果每个环节不到位,以后再补救就难了。”

他虽身处乙方,却开始从甲方的角度思考,逐渐摆脱单纯执行的角色,转向引领与创造。

 从心到行动: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妥协

随着开学临近,压力瞬间集中到眼前。

高校领导曾建议:“只做部分吧,压力太大。”林金钟毫不犹豫:“只做部分,等于什么都没做。做成了,才是我们的目标。”

 

于是,团队明确了方向——保质、按时、全自营上线。时间紧、任务重,团队不仅要在短时间既统一安全标准,还要兼顾各档口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在开学前完成自营化,每位伙伴全力以赴:

 

总经理刚迎来孩子出生,本可以享受做父亲的喜悦,但他没有一刻休息,全身心投入任务;高管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毅然放下家中责任,坚守现场,确保每个环节顺利推进;林金钟的儿子也放弃暑假,加入团队,与大家并肩奋斗。

 

林金钟回忆:“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与此同时,项目的上下游在关键时刻迅速调整、紧密配合:供应商加班确保食材安全、新鲜、准时;物流团队优化配送路线,减少等待与损耗;合作伙伴根据现场反馈灵活调整菜品和分量,兼顾统一标准与档口特色;设备供应商全力支持安装与调试。

 

“正是这些伙伴的支持,我们才能完成全自营。”林金钟说。

 

8月23日,学生报到,校园餐厅准时开餐,菜品整齐、窗口干净,学生满意度超出预期。

 

林金钟感慨:战略重塑,不仅是做方案,更是重塑人。真正的转变,从心开始。全自营,每一个环节都在重建,每一步都不容出错。以前只管结果,现在要管整个过程。

 



全自营后,餐厅焕然一新

 

 

 

 

这是关于选择的故事。

保安稳,还是做难事?求数量,还是拓深度?眼前利益,还是长期使命?

时代在加速,每一次服务,每一个产品,都可能被重新定义。创新、全自营、责任,不只是口号,更是行动的方向。

真正的力量,从敢于重做开始;真正的远方,从勇于承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