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境界 | 阳明教育研究院
最近,一位经营企业31年的经营者倾诉了他的困惑:团队执行力不强,服务客户时总是不够用心,无论怎么强调“客户第一”,效果都不理想。他问,如何才能让员工发自内心地愿意服务客户?
这个问题,可能困扰着许多企业经营者。
一个常见的误区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制定服务标准、加强考核、进行职业道德培训。这些方法有用吗?有一定作用,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因为所有这些方法都在做一件事:从外部要求员工利他。
而真相是,如果员工内心不认同,再严格的考核也管不住他们的起心动念——那个真正决定服务质量的源头。
深刻的真相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带领团队认清一个真相,即何为真正的利他思维,为什么利他就是利己。
想象一下,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大房间里。你的心、我的心、员工的心、客户的心,都在这个空间里相通。
在这个房间里:
你点燃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你点燃炸药,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遍体鳞伤。
这不是比喻,这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本质。中华经典的智慧告诉我们:“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们的本心原本就是相通的,只是后天习气让我们忘记了这一点。
服务客户时,到底谁先受益?
当我们要求员工服务客户时,他们常常觉得:这是在为公司做事,为客户做事,是付出。
但真相恰恰相反。
在利益别人之前,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举个例子:当一位客服人员接到投诉电话,如果他升起一个善念——“我要真心帮客户解决问题”,在这个念头升起的瞬间,他已经先受益了:
首先,他的内心变得平和、有力量。
其次,他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最后,他为自己积累了善的种子。
反之,如果他升起一个恶念——“真麻烦,又想占便宜”,在这个念头升起的瞬间,他已经先受害了:
因为此刻,他的内心充满烦躁和负能量。
他关闭了成长的可能。
更深层次地,他在自己的意识里种下了不良的印记。
所以,哪有什么纯粹的“利他”?一切利他,本质上都是最好的利己。
破除“有限”的思维禁锢
也许有员工会说:我的精力是有限的,对客户付出多了,自己就亏了。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有形的物质资源也许是有限的,比如一杯水,你给了别人,自己就少了。
但心中的爱与能量是无限的,它越用越多,越分享越充盈。当你真心服务客户时,你收获的成长、喜悦和能量,远比付出要多得多。
给企业经营者的建议
看明白了这个规律,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自己要深信不疑。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利他就是利己”,所有的宣导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先在自己的生活中体证这个道理,当你真正受益时,你的分享才有力量,你对员工的发心才更纯粹。
然后,停止说教,开始明理。不要简单要求员工“你们要利他”,而是要花时间把为什么“利他就是利己”这一认知背后蕴含的深层道理讲透,让员工真正明理,直到彻底理解。
最后,创造验证的机会。设计一些小的实践活动,让员工去体验“利他带来的快乐”。比如一次纯粹的客户感恩活动,不掺杂任何销售目的。让员工在行动中自己体会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结 语
从“要求”到“唤醒”
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控制行为,而是唤醒本心。
当我们带领团队真正明白了“利益他人就是最大利益自己”的真相时,利他就不再是道德要求,而是每个人为自己幸福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到那时,你不需要监督员工的服务态度,不需要考核他们的服务流程。因为从起心动念处,他们已经开始自觉自愿地服务客户。而那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生命的成长与丰盛。
这样的团队,何愁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服务,何愁打动不了客户?
这才是管理的根本解决之道,也是对员工生命的一份珍贵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