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陪伴你成长的 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最近,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几位老人坐在墙角晒着太阳,旁边还附着一首打油诗:曾记当年在学堂,就比谁能得表扬。如今门口晒太阳,只看哪个活得长。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开始熄灭,最后只剩下在麻木中静静等待生命的流逝。

 

       两年前,20岁的女孩欣欣,也心怀着这样的担忧。看到七十多岁的爷爷越来越沉默、孤独,出门也越来越少,她暗暗焦急,却也无可奈何。如何才能帮到爷爷?

 

01

爷爷,你是我心中的牵挂

 

       欣欣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与爷爷是亲密无间的。爷爷性格活泼幽默,尤其擅长讲鬼故事。她每晚都要听爷爷讲一个故事,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但是,随着欣欣长大,爷孙俩的链接越来越少了。18岁那年,欣欣独自远赴美国留学,天南海北,更加是疏于联系。

 

       然而,在某一次回家时,欣欣忽然发现,爷爷好像老了。

 

       仿佛儿时那高大挺拔的身影,一下子变得有些伛偻了;头发更加花白了;曾经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如今却变得沉默了;从前爱拉手风琴、唱歌、朗诵、打乒乓球的爷爷,现在却不太出门了,只在家里浇花、买菜、修缮院子,爷爷心里的热情好像熄灭了。

 

       家里人看爷爷闷闷不乐,便拉着爷爷到处去旅游,但再好的山水,好像都不足以抚平老人的寂寥。

 

       欣欣深刻地记得一个场景: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出去玩,爷爷的腿脚不太好了,就一个人一声不响地、慢慢地在后面跟着。她不经意地回头,看到爷爷那样孤独的、老去的身影,突然觉得非常、非常地心酸。

 

 

       爷爷怎么忽然变得这么沉默,没有精神,脸上也没有笑容了?

 

       欣欣心里难过,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是久久地牵挂。是不是人老了就是这样子呢?怎么才能让爷爷舒心一笑呢?

 

02

把中华文化送到爷爷身边,

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大二时,在一位哈佛大学学姐的引导下,欣欣开始学习中华文化。

 

       在学姐推荐的书中,她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岁月催人老,但心中宝藏不会老。

 

       欣欣感到很震撼,她忽然明白: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爷爷心中也拥有无尽的宝藏。爷爷现在看似状态不佳,但他心中有无穷的活力与能量,而且永不衰减,随时可以开发!

 

       欣欣想:我一定要让爷爷也读到这本书。她马上拨通了爷爷的电话,问:爷爷,每天咱俩微信视频15分钟,一起读书,好不好呀?

 

       电话那头的爷爷愉快地答应了。

 

       之后,每天北京时间凌晨四点五十五,也就是欣欣的下午五点钟,爷爷都会主动给她打过来电话。

 

       让欣欣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读书,点点滴滴的变化,如水流浸润大地一般,发生在爷爷身上。当《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到几十遍的时候,欣欣惊喜地看到爷爷开始积极走出家门,还经常和其他老人们一起,交流和分享书中的许多观点……再后来,爷爷甚至主动争取,来参加了北京的战略十年青年学习会。

 

       欣欣感叹道:把中华文化送到爷爷身边,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03

此心不老,生命嘹亮

 

       欣欣的爷爷,名叫刘占平,今年78岁。一周前,在女儿的陪伴下,他来到了北京青年学习会会场,和200多位青年人一起听课学习。

 

       本以为会有很多困难,但没想到,学习结束,归家路上,老人的女儿欣慰地感叹:两天的会,爷爷忙得没时间睡午觉、没精力洗澡,很多年没见过老人家那么有精力,那么兴奋了!

 

                                                 

 

       其实,最初被孙女邀请参会时,老人是犹豫的。

 

       他想:自己一个老年人,体力心力都跟不上了,和一群年轻有为的青年人混在一起,不就像羊群里出了个骆驼吗?没什么意思。

 

       但是,欣欣打电话给他,说:爷爷,三天不读圣贤书,灰尘落到心里头!孙女的坚定让刘占平心中触动,最终决意成行。

 

       怕自己看不清讲台,刘占平还特地带了一把望远镜——每到上课,他就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瞄准讲台,仿佛一位坚守侦查岗的士兵。

 

       他的确也曾是一名士兵。这位全程低调地坐在后排的老人,有着十分光荣的履历——他曾是8341中央警卫团的警卫战士,参加过保卫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的重大活动。1968年的时候,他们还被主席接见过,照过一次相。

                                                       

占平爷爷年轻时

 

       但是,再多光荣澎湃的往事,也抵不过这颗心的渐渐衰老。几年前,老人的母亲去世了,成为他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身体愈发沉重,腿脚也不太好了,他的活动范围逐渐一圈圈缩小,从10公里,到5公里,最后拘在自家小小的院子里。

 

       刘占平说:我非常感谢孙女欣欣,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一年多前,欣欣主动提出一起读书时,老人欣然同意。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了解孙女的生活,知道她一天到晚都在做什么,学什么,过得怎样,心情如何?

 

       但是,随着书越读越深,他越来越觉得:对自己而言,也应该认真地学习。学习能让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一颗想要为别人做好事的、想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心。

 

       人必须往好的地方想,不能老往坏的地方想。否则越想越坏,总觉得自己越来越差劲、越来越没用,会忧郁成疾的。

 

占平爷爷在青年学习会上分享

 

       在全家人的第一次家庭会议上,欣欣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白纸,倡导大家一起反省。老人在反省中落泪了。他感到内心的心结逐渐泡软了、打开了、释怀了。

 

       原来不明白的事明白了,原来放不下的放下了。心纯粹了,人就强大了。老人感叹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一般人,平平凡凡地过了一生,从来也没有什么辉煌。但现在我感到,我是有辉煌的,就是学了阳明心学后,叫自己迅速地强大起来,活得明白、过得痛快,我觉得这是我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我一直在想一句话:人,如果能在离去的时候,灵魂比来的时候好上那么一点点,就算只有一点点,就是成功。有人说,在告别尘寰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为你哭泣?有没有倒是不重要,但我想,要活得更好一点,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留下一点点的怀念,我觉得,这就对了。

 

同学们在会场给爷爷过生日

 

       现在,老人的心越来越柔软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像是冰川消融、春回大地。从家人到邻居,再到多年的战友,都惊讶于老人的巨大变化。

 

       谁不想朝气蓬勃?谁不想青春焕发?刘占平曾以为,人老心衰,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他现在认为: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人老了,心不老,大步成长,可以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中谈到:

 

       岁月催人老,但心中无尽宝藏不会老;健康和资产等有形财富会衰减,但心中无尽宝藏不会衰减。长者可以利用闲暇时光深入学习中华文化,进一步开发心中宝藏。

 

       如此,年岁越高,境界越高,格局越大,精神财富就越丰足,从而将其精神财富传承后代,惠及子孙。

        

       行至暮年,依然可以生命嘹亮!

 

       深深深深地祝福大家!

 

戴着寿星帽的占平爷爷

 

       附录:刘占平家书

 

       参会前我思绪再三,去还是不去?在欣欣的劝说下还是去了。

 

       到了会场,马上感到满满的正能量。工作人员彬彬有礼,让人感到温暖。各位老师的讲课越听越想听,一股正气涌向心头。这里和社会上的物欲横流,把道德逼向悬崖的现实有多大的差别啊!学习使人心明眼亮。---四部曲,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我多么想紧随年轻同仁,大步向前。

 

       我虽然人老了,但心不能老。因为心中还有无尽的宝藏。退休就会逐渐远离社会,所以老年人更应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有生之年多为他人服务,通过服务他人回归社会。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体会到:只有学到老,才可能有价值地活到老!

 

 

 

开发心中宝藏,生命如此嘹亮!

 


 

       排版:李晴

 返回首页

        上 一  篇:如何引导孩子面对高考?

        相关链接:学习阳明心学青年与战略十年

                       根深叶茂,才有真正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