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我们该如何看待“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教育理念?

 

若是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大体上,所谓“富养女儿”就会变成为娇生惯养,让她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同样,缺乏正确理念的引领,“穷养儿子”也会导致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后果。

 

女孩娇生惯养,不懂得为他人、为家庭付出时,如何拥有真正的幸福?男孩斤斤计较,缺少宽阔胸怀时,如何成就广大的事业?

 

因而,能否将儿女培育成才,关键不在“穷养”还是“富养”,而在于“素其位而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如果家庭比较富裕,那就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生活条件,一方面教育孩子为人处事要大方,乐于助人;另一方面对孩子严明纪律,让他们珍惜父辈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以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如果家庭条件相对紧张,那不仅要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品格,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辈家境一般,但只要自己坚持奋斗,凭借自己双手,未来一定可以开创一份事业。不要让孩子变得吝啬,有一颗舒展开阔的心,长大后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拥有正确的育子观念才是根本。规正自己教育理念的关键,不管是儿是女,是穷是富,从孩子小时候就要教导他们:“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人生真理。领会了人生真理,就能培养孩子拥有高尚的人格,因而拥有宽阔的未来。

 

问题2

孩子小时候生活在相对发达的地区,来到我工作的地区,因为各方面条件相对不完善,孩子总问一些让我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这里没有垃圾分类?我该怎么丢垃圾?等等。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地区差异并生活其中呢?

 

阳明先生讲“君子素其位而行”。过去孩子可能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地区,现在可能生活在相对俭朴地区,可能未来还会到非洲生活个一年半载……外界生活环境不断变化,实属正常。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随方就圆”,做到“和其光,同其尘”。

 

懂得“和光同尘”,孩子的生命才有回旋的余地。因此,要引导孩子融入当下,不被一时一地的“礼节”而捆缚——如果你去到偏远山区,盛装打扮反而是一种不尊重;同样,如果出席正式场合,朴素着装可能同样不得体。

 

地区差异其实是“事”上的问题,想要圆满地处理事上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回到内心。对环境的保护也好,对他人习俗的尊重也好,真正的美好品德,一定是从心上自然生发的。

 

在心上培养一份责任与爱,面对具体事情,孩子自会做出合适的抉择。例如,有垃圾分类的地方,那就大方得体地去做。暂时还没有垃圾分类的地方,随顺习俗也无妨。若是“垃圾分类”就能捆住手脚,未来如何去开辟一片全新的蓝海?

  

 

问题3

儿子7岁时,我把他送到了一所国际学校。每年大概300天在学校,只有寒暑假和法定节日才能回家。虽然在寄宿学校能得到很多锻炼,但自己一直担心孩子是否会因此感到不被爱?究竟该不该从小就让孩子上寄宿学校呢?

 

 

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其缘由的。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成长路径,而每条路径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成功路径。所以,既然孩子已经在这样一条路上前行,作为家长,更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当然,若是主观或是客观环境发生变化,随需应变地为孩子选择更宽阔的跑道,也是十分必要的!

 

家长与孩子的链接,本质并不在于用微信、书信还是当面沟通。联系方式或者学校远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父母的心,我们要建设自己,成长自己。父母的成长,就是给儿女最大的礼物。

 

相信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全力以赴的事。

 

问题4

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在这个阶段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他们,找到光芒万丈的自己呢?

 

 

没有人会拒绝你真诚地对他好。对员工如此,对客户如此,对家人、孩子同样如此。

 

在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中,作为处于强势的一方,我们要反求诸己:有时候,是否习惯利用权威而不是智慧与爱,去让孩子接受我们对他的“好”?

 

这里,有三个步骤修复与孩子的链接:

 

 一、让自己的心柔软下来,真正关爱孩子。这份关爱不是在语言上,而是通过建设自己,把孩子的未来真正装在心里。

 

二、付出时间与精力陪伴孩子。陪伴本身就是一份爱,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呵护。

 

三、找寻孩子的“窗口期”,言简意赅地表达你最想说的话语。

 

一般而言,每隔十天,孩子会有一个10分钟左右的打开心灵的时机。这时的孩子会愿意跟大人沟通,接受家长的指导。作为家长,我们要为这十天才出现一次的“窗口期”做好准备。

 

重要的事,务必以重要的形式去做。人的一生中,真正能对生命产生重要影响的话语,其实并没有多少,加在一起也许都不超过100句话、1000个词,把它们讲出来也许都不超过10分钟。所以,心中想对孩子说的话,先不要急着去说,要在正确的时候讲正确的话,真正利益到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