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跳出周期律的密码
根据近年有关企业统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左右,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仅仅为7-8年。
商业起起伏伏,生生灭灭,如何跳出从兴起到最终衰落的周期,开始新的循环周期,使企业长盛不衰乃至世世代代传承,这是很多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企业的兴衰其实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缩影,整个社会又是历史长河的一小段。循着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或许能一探企业发展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跳出周期律的密码,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老子揭示了社会道德层面由高到低的演化过程,其大体沿着“道-德-仁-义-礼”的层面在演化: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第一个层面:上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谓“上德不德”,是指虽有道有德,却不以此自居,因而“是以有德”,这是真正的有德,即上德。
第二个层面:下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不失德”是指虽然有很好的品德,但念念不忘自己的德。相较上德的“无我利他”,下德对回报仍有期待,不能完全做到无我利他。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以为即“忘我”,上德之人,因为无我,所以忘我。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下德之人则念念不忘自己的德行和对他人的利益。
第三个层面:上仁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心存大我,因而能忘我地行仁道于天下。
第四个层面:上义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在义的层面,虽然也在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但却念念不忘自己对他人的好。
第五个层面:上礼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礼即礼仪、规范、制度,仁、义缺失,到礼的层面时,即便是实行最好的礼,也没有人呼应。
彼此之间信任缺失,很多冲突与矛盾就难以避免。正如老子所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沿着“道、德、仁、义、礼”逐步下滑。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在五个层面之中:道、德、仁、义、礼,其中“道”是本,而“德、仁、义、礼”其实是“道”之树所结出的花果。当“本”逐渐丧失,特别是到了礼的层面时,智慧就开始慢慢枯竭。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因而真正的君子在根本上用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处其实,不居其华”,君子不是在最后的“礼“这些枝叶花果上下功夫,而是回到根本;“故去彼取此”,因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远离花果,回到根本。
以上即是社会道德层面由高到低演化的过程:道-德-仁-义-礼。
结合现实生活,以创建事业为例,企业大体也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道、德、仁、义、礼”,其实,这就是一项事业从兴起到衰落所呈现的“周期律”——从创业初期的兢兢业业,再到逐渐下滑,直至最后的分崩离析。
第一个阶段:
以客户为中心
创立事业之初,兢兢业业为他人服务。最初,企业家手中一无所有,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事业才能立足,因而即便不能做到“无我”,在某些时候也能做到“忘我”,全力以赴去帮助客户。这是暗合道妙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仍以客户为中心
但多了冷落和怠慢
企业家小有成就后,对待客户就有了大小、厚薄之分,可能就会产生怠慢。一些客户利润高,就可能会受到优待;一些客户贡献的利润逐渐减少,可能就会受到冷遇。
第三个阶段:
以竞争对手为中心
事业逐渐形成规模,与同行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此时,企业家的关注重点就从客户转向竞争对手——为了竞争而竞争,却忘记了客户的利益。此时,整个事业的格局境界进一步降低。
第四个阶段:
团队出现内耗
竞争对象由外部转向内部:股东之间、高管之间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团团伙伙,争权力、抢地盘的现象。
第五个阶段:
初心不再
企业家遗忘了初心,最终只能走向创业的反面。一旦遭遇风雨,企业就可能分崩离析。此时面对利益冲突频起,企业家就需要建立各种规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经》上呈现出的“道、德、仁、义、礼”的基本态势,其实就是一项事业从兴起到衰落所呈现的“周期律”——从创业初期的兢兢业业,再到逐渐下滑,直至最后的分崩离析。生灭周期,对于企业或一项事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并非坏事,激发人们反思,促使人们成长、成熟。因而,把磨难当作成功的催化剂,磨难就成了企业再焕生机的机缘。
把握历史机遇,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依道而行,保持战略定力,就可能跳出周期律,从一个周期进入另一个新的周期,事业才能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