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事玻璃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家,在学习交流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他一直秉持“我只要把玻璃做好就可以”的经营理念,在研发、生产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对营销、对客户却并不怎么关注。这种朴实的想法虽然让他能够维持企业的运转,但也因此失去了不少商机,难以取得突破。

 

类似这样的发展瓶颈,也许不少中小企业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面对,特别是一些围绕企业家个人能力和技术成立的企业,因为企业家是技术出身,可能会更看重产品本身,甚至“羞于”营销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走出困境,作为企业家,比起绞尽脑汁地组建营销团队,更加重要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从关注产品的有形价值,转变为看到无形价值。

 

认知升级,意味着格局境界的提升,事业自然可以迈向更高层面。

  

 

什么是产品的无形价值?

 

我们用教育孩子的场景来类比,有的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吃饱穿暖最重要,因而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从小学会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逐渐主动担当,为赢得未来人生打下厚实的基础。

 

物质有形,所以有限;精神无形,因而无限。对于企业家而言,如果只聚焦产品的有形价值,事业总会遇到限制。以上述这位玻璃制造商为例,生产、销售玻璃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而非唯一目的,倘若能够通过这份玻璃生意去利益员工、客户,产品的无形价值就可以得到体现。

 

无形价值有着怎样的具体呈现?

 

比如,信任,这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员工信任,才有追随;客户信任,才会购买。而想要赢得他人信任,企业家需要付出足够的爱,真心实意地为客户好,而不是爱他们的钱包。

 

无形价值不仅无限,而且能够更长时间地存在、更加广泛地传播。当客户建立起对某个品牌的信赖后,这份信赖不仅会持续影响其消费习惯,还可以形成口碑效应。

 

 

如何挖掘产品的无形价值?

 

这里简述一家婚纱摄影企业的实践案例:

 

历经三十年发展,这家企业在行业内造就了数一数二的品牌知名度,但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近年以来业务一直呈现下滑之势。

 

企业董事长在接触中华文化后,从“利他”出发,他意识到:客户来拍婚纱照,更深层的需求是对于美满婚姻的向往,满足这份内心的需求,就能为客户提供无形价值。

 

于是,他开始组建专门团队,在拍摄婚纱照过程中的客户接触点,巧妙融入了如何建设幸福家庭的内容引导,大大提升了产品服务性价比。

 

 

人人都看重利益,但其实,“仁义”才是最大的“利”。就像《孟子》里讲的那样: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你不远千里而来,对我的国家有什么好处吗?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客户,就是最大的无形价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未来,有形产品的利润将会越来越低,甚至实现免费供给。这也就意味着,无形价值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聚焦无形价值,与客户建立信任链接,中小企业也能打开一片广阔的商业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