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大道甚夷却难以践行,怎样才能读懂《道德经》等先贤经典,怎样才能切实地提高自己领悟的程度呢?

 

:

 

对于规律、规则、规矩,我们心上的体证才是我们的道。

 

同样的,对于《道德经》,其中阐述了若干人生社会的规律、规则、规矩,但我们心上的体证才是我们的道。如果心上没有体证,再好的经典也只是文字,是融不进你的生命的。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程颐,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他是说,如果你读《论语》以前就是这样的人,读了《论语》之后还是这样的人,那你相当于没读啊!唯一验证你是否学到了经典中的精髓的,就是看你的生命是否随之提升,是否发生了变化。

 

所以,学习经典,我们要的是自己生命状态的舒展,而不是背上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让自己越来越沉重。

 

 

那如何才能切实提升我们的体证程度呢?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多数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事实上,许多人因为不肯相信,可能终其一生都一无所见。

 

换言之,之所以对于道难以践行,还是我们自己的“信”不够。所以,提升道行的根本,是提升我们对于大道、对于天理的信心。

 

但要做到“信”是不容易的。社会很复杂,并不总是春风拂面,经常会有歪风邪气影响到我们。

 

例如,回归到生活、工作的现实中你通常会发现,一些人背道而驰,活得也挺好。“他们可以胡思乱想,我就必须思无邪,凭什么呀?”所以,你就心生退意,干嘛这么难为自己呢?还是想干点啥就干点啥吧。

 

这就是由于我们对于经典、对于大道的信心不够,所以经常生出退却的念头。

 

这些也都是正常的问题,一路走来我们也都是波折不断,历尽千辛万苦。求道啊,真的是一条漫长的路程。我们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不一定很确切和恰当,仅供各位参考,就是:

 

不怕慢,就怕站,只怕偏,最怕是退转。

 

 

不怕慢,慢一点都没有关系,就怕站,就怕你停止了学习。只怕偏,偏就是学到小道上去了,那后果很严重。最怕是退转,退转就是完全不再相信大道,不再相信中华经典。

 

只要我们不是完全的退转,只要我们还在行进的路上,哪怕有些慢都没有关系啊。那如何确保自己不退转呢?

 

将下面这句话深深地装在心里,一定会对我们很有帮助。这句话是:

 

勤学苦练,久久为功,终归会有收获。

 

中华经典,就像一口悬挂的大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你轻轻地敲,它就轻轻地响,你重重地敲,它就重重地响。

 

所以,我们要坚定地相信,听从老子、孔子诸位圣贤的教诲,肯定没错!对照经典,使劲地成长自己,肯定没错!

 

体证经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圣贤的教诲装在心底,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地消化吸收。我们一起努力,不错过,也不掉队。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