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在当今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当中,当良知与生存发生冲突,我该如何选择?例如,作为企业,在面对环保建设与企业生存的选择时,环保建设短期资金投入比较多,企业很难承担这么多的费用。如果监管不严,很多企业都选择不进行环保投入,只有我投入,那么我就很难生存。短时间内,我该何去何从?

 

: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短期和长期之分,每一个短期都是长期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决策都决定着我们未来之路。

 

环保建设投入与否,良知与生存的冲突,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红绿灯的二维问题。二维问题在二维的空间里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你必须用三维的角度,才能解决二维的问题。建一个立交桥,这个路口的问题就解决了。

 

 

你认为,良知与生存的冲突构成了问题,但你在这里谈到的“良知”其实是一点点善,而不是真正的良知。

 

良知绝非小善。真正启用良知,意味着你能够启用更高层面的仁爱、胸怀、智慧和能量。当这四种品质都提升三、五倍的时候,问题自然不是问题。

 

因为,你有环保设施,你的成本自然高,品质自然好。如果你真的有仁爱、胸怀、智慧、能量的话,你一定可以把这点清楚地表达出来,你会让你的客户、消费者知道,他们会感同身受,并且会比较愿意跟你合作。因而,你的市场空间不是被挤压,而是被放大。

 

所以,这就是圣贤告诉我们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顺应天道,难道还会让我们走到沟里去吗?一般来说,走到沟里去是因为我们偏离了大道,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道的含义,没有真正体会、体证到道的力量。

 

因此,这个问题也是在提醒我们,圣贤文化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说说就可以的,圣贤文化需要我们自己切身体证,实修实证才算是自己的。只有当你真的体证到了,才知道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黑暗中的问题,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就不存在。

 

所以,当我们花精力去解决这些黑暗中的问题的时候,问题是永远也不会被解决完的,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有一堆问题涌现出来。

 

有人曾跟我谈到过这个问题:当时,他遇到一个问题就卡在那个地方,把自己逼到角落里了。

 

未来,如果我们做生意没有一点儿融通,一个小问题就把自己逼到角落,那如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呢?我们的智慧又在哪里?

 

 

 

阳明先生长袖善舞,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仁爱、胸怀、智慧和能量。今天我们自己没有把自己建设起来,只有一点点小善,我们拿小善当令旗,这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圣贤的教诲,深刻领会圣贤思想。我们要用心,把心掏出来,慢慢去感受,老子讲《道德经》的时候,他的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我们还可以在阳明先生《告谕浰头巢贼》一文中,去体会什么是良知的妙用,知道如何摧毁、震慑、瓦解“恶”,这样,才能够看到良知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而不是我们所谓的小善。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开启自己的心中宝藏,才能真正地突破自己的瓶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否则,凭着一点点小善,如何成就一番大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