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善,朋友之道|阳明教育研究院
古人有言,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
张爱便是抱着一份正直的心,与朋友交往,希望能够利益朋友,进而利益自己,与朋友一起进步。
但是,张爱最近有些困惑,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好心为什么却差点毁了一段友谊。
(以下为张爱分享)
01
半个月前,我所在的公司董事长组织召开了一场全体员工大会,特意指出有些员工最近出现了不良倾向,消极怠工,推诿本职工作,甚至不按时完成任务,并强调这些员工一定要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虽然董事长没有点名道姓,但我一听这话,就想到了公司的前台,也是和我一起学习的朋友,我觉得她就是被董事长批评的人中的一个。
其实,我早就发现她这段时间有些懈怠,心里也一直想着要提醒她,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不过,既然董事长提出了这一点,我想或许她会改正的。
但是,几天过去了,她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我就觉得既然我们都学了“责善,朋友之道”,那么作为朋友,我就应该指出她的错误,帮助她改正。
于是,抱着一颗对她好的心,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严肃地告诉她:“你最近有些懈怠,态度消极,分内工作能推就推,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到位,董事长对这样的人很不满意,你一定要改。”
话音刚落,她突然火冒三丈了,推开凳子站起来对着我就是一阵珠连炮似的反击,说我有什么资格批评她,多管闲事,用心不良。
我一听这话心里就委屈了,我是对你好,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
于是,我也站起来和她争辩,一场唇枪舌剑的战斗就此打响,良好的关系也就此破裂了。
02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她体会不到我的良苦用心,觉得我是在讥讽嘲弄她呢?
抱着这样一份疑惑,我再次学习了《教条示龙场诸生》,我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责善之心不够诚。
阳明先生告诉我们,责善首先要“悉其忠爱”,也就是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处,要有一颗爱朋友的心。我自认为对朋友有一份好心,但那颗心真的纯粹吗?
我反观自己的内心,发现了许多隐藏起来的念头:
一是,我对你责善,你应该感谢我,应该把我当作最好的朋友。
二是,你被领导批评了,我没有,我的内心有一份幸灾乐祸。
三是,领导都指出来了,你怎么还不改,我和你一起组队学习,领导会不会连带地对我也有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的起心动念处有一份得意、一份责怪、一份埋怨。
当我有这样的起心动念的时候,我的眼神、语言就会将之传达出来。
因此,我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语言是尖刻而犀利的,并且还下意识地苛责她,让 “责善”变成了“揭短”,伤害了她的自尊,激发她的愤恨之心,让她抱怨和反感。
如此,我种下了不好的行为作用之因,也就收到了不好的反作用之果。
最终,伤害了朋友,也伤害了自己。
03
我终于明白,唯有去除自己的私心杂念,从心上成长,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才能以生命唤醒生命,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人。
那么,我要做的便是先请别人对自己进行责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错误,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成长自己。
如此,我才能用一颗纯粹的心去爱他人,才能在对朋友责善的时候,真诚委婉地提出朋友的不足之处,使她能够感受到我的爱心,并从心底升起温暖和感动,愿意正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获得成长。
认识到这一点,我主动找到朋友,向她传达了自己的歉意。
“我知道你是对我好。”朋友真诚地看着我,向我解释了她最近的状态。
她是因为感情问题心情不好,所以对工作有些懈怠,听到董事长的话,她就知道要调整工作状态,但是一直陷在情绪的漩涡中,调整不好自己,所以听到我的话才会控制不住地发火。
原来,当我被自己的私心杂念蒙蔽的时候,便看不到朋友懈怠工作问题背后的本质所在,看不到她那颗一直处于痛苦中的心,因而给不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只不过是对她的错误进行指责罢了。
借着这个机会窗口,我们打开心扉交流感悟,并相互提醒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还表明自己改正时遇到的困难,最后再向对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质性建议。
通过这次深入的交流,我们之间因为争吵造成的隔阂慢慢地融化了,心与心的链接也越来越紧密。我们还约定要一直陪伴对方学习,一起责善,相互共勉。
阳明先生有言,责善须“忠告而善道之”。
责善,不是对朋友进行指责,而是要真诚、委婉地对朋友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助力其发现内心的不明和贪欲,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路。
因此,在对朋友责善之前,我们首先要观照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除自己的不明和贪欲,使自己的心平静而温和,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说出中肯而真诚的话,助力朋友真正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