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芳是一位非常努力的妈妈,甚至,有时候努力过了头。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无我”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结果,越努力越心酸,淑芳筋疲力竭,孩子不知所措。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淑芳好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往前走,走不通,向后退,又不敢。

 

在万般矛盾纠结中,淑芳找到了第三条路,她完成了从“恐慌妈妈”到“平和妈妈”的逆袭。

 

以下,是淑芳的自述,也是她的心路历程。

 

01

 

女儿一出生,我就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于是,从三岁起,我就给她报了舞蹈班。然后,钢琴班、拉丁舞班、超强记忆班……凡是我能看到的,对她有好处的辅导班,都不惜花重金给她报。

 

除了日常基本开销,家里所有的钱,我都用在了女儿身上。

 

 

“哪怕我付出十分,她能收获一分,我就觉得值。”

 

“只要大人肯付出,那孩子一定就行。”

 

心中带着这样的执念,为女儿做任何事,我都会不惜代价。

 

但是,就算我如此呕心沥血,费尽心思,女儿的成长依旧不尽如人意,报了那么多业余班,一样也没学出来,哪个都收效甚微。

 

不仅如此,女儿在功课上也比较费劲,有时候写作业都要到凌晨两点。白天我要上班,晚上还要熬夜,长此以往,我的身体被严重透支了。但无论多晚,我都会一直陪着她。

 

可是最后我发现,无论我再付出、再努力,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我越努力,孩子就越“反着长”,直到我自己都看出了不对劲。

 

02

 

由于我的过度控制,女儿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她所有要做的事情,都需要经过我来确定。

 

比如,她要去做一件事情,我就会告诉她具体有哪几点,然后她会按照我的指令行事。

 

再比如,女儿如果考砸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考得不好没关系,只要妈妈认可、接受这件事就行。

 

好像,一切都是为了妈妈。

 

逐渐地,我意识到,我剥夺了女儿独立创造的能力,她甚至连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力也没有。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叛逆期一到,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于是,经过反复思考,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选择放手。

 

之前,由于女儿沉迷于玩手机,我和爱人摔过她的手机,但是一点儿都不管用。于是,我选择了在她14岁生日当天,把使用手机的主动权还给她。

 

拿到手机,女儿高兴坏了,第二天就去见了网友。回来后对我说:“妈妈,我也太自由了,这个世界太精彩了,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玩儿的事情……”

 

我觉得,那段时间,女儿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但是,我却特别纠结,特别难受。好像,自由不给不对,给多了也不行,这个度好难掌握。

 

有时候,我很想去点醒她,但是又不能说话不算话,进退两难。

 

03

 

放手女儿,让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既然没有能力改变,那就学习成长自己吧!”就这样,我走进了阳明心学的学习中,边学边悟,边体证。

  

 

学习到第83天,当我读到《南赣乡约》的时候,一下子接到了阳明先生那颗柔软、平等、无分别的心,我那颗坚硬的心在一点点柔软,先生的能量我居然接收到了,属于我的那些“假”的部分在消失。

 

1、我装了好多年

 

每位妈妈都知道,孩子需要鼓励、需要支持,于是,天天给女儿点赞这件事情,我已经装了好多年。

 

我想:“人家都说要鼓励,那我就硬鼓励吧!没啥可鼓励的,也要找理由鼓励。”于是,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去表扬女儿。

 

但是,我却不知道,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我心里怎么想的,女儿一清二楚。我一直装着去鼓励她,自己心里别扭,做出来的言行也别扭。

 

学习后我发现,其实孩子自己的缺点,她心里一清二楚,哪里没做好,她也知道,根本不用我们反复去指出问题。一旦我们揪住孩子缺点不放,一心想把她的缺点改过来,这个念头一起,她就已经在抵抗了。

 

十几年的艰辛育儿路,每天我眼中看到的全部都是女儿的缺点。

 

“只要把她的缺点全部改过来,那不全成好的了吗?”心里这样想,我怎么还能发自内心鼓励她?

 

学习后我才发现,我这样做大错特错了,和正确的路正好反着来。

 

于是,我开始诚于自己,不盯女儿的缺点,只去表扬她真正好的地方。拿放大镜去看她的优点,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她不好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改正过来了,根本不用去管。

 

以前,我之所以一直盯着女儿的缺点不放,是因为我总担心,放不下,更怕孩子犯错。

 

“犯错就不是好孩子了,咱们不能成为那样的孩子。”正是不允许孩子犯错,所以才导致孩子开始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2、我都是为你好

 

“我是为你好,你就得听我的。”我一直这么告诉女儿。

 

后来我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点。

 

如果孩子不听话,我就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辛苦付出那么多,你还不争气。”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是坚硬的,坚决不能向孩子低头,因为一旦低头,就不能证明真正为她好。

 

本质上,我的心并没有柔软下来,一直与孩子处于对抗中,“我执”特别严重,实质上我关注的始终是自己,是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恐惧感。

 

如果我的焦点真的在孩子身上,是为她好,就不会把“小我”放大那么多倍。

 

 

就像养一盆花,首先要知道它是喜阳光还是喜水,不能说我为了这盆花好,一天浇水八次,那用不了多久,花就会死掉。

 

所以,养育孩子和养花一样,需要了解它的习性,而且还要真心欣赏它、赞美它,这样才能茁壮成长。

 

当我抛开堆积在脑中的各种理论,用心去感受生命成长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都和孩子不太亲近,心里总觉得“这孩子太烦人了,天天给我找麻烦,让我伤脑筋,还得天天表扬她,哪里还想得出词来表扬啊?”

 

但是现在,当我的心改变了,再去看女儿,会由衷感叹:“这个小生命,怎么那么可爱呀?”我们会很自然地拥抱。

 

有一天,我问女儿:“你和妈妈是闺蜜吗?”

 

“当然,咱们已经是14年的闺蜜了。”她说。

 

恐惧感没有了之后,我的心态开始平和了,作为妈妈这个身份,我只要做好自己,把该给孩子的都给到了,至于孩子能接受多少,都随她,让一切自然而然去发生吧!

 

每个孩子花期不同,这个时间开不了花,也许未来就可以。播撒下爱的阳光和雨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