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夫妻同心,高处相见?
有一位企业家同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和先生结婚18年,有两个孩子,老大高二,老二四年级。我学国学四年之久,但先生一直不愿参与学习。先生和我不一心,总是什么事都背着我,还想尽一切办法让我给他贷款,不管不顾孩子,还借高利贷投资他认定的所谓的事业。我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老师作出了如下回应:
老师回应:
阳明先生曾经提醒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防八颗心:怠心、忽心、躁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
这八颗心,就是搅乱我们生活的不好的起心动念。其中任何一颗心燃烧起来的话,都足以搞垮我们的人生。
而从这位同仁方才所讲的这一百来字当中,我们至少可以找出四颗心:
1. 傲心
这位同仁说到:“我学国学四年之久,他一直不肯学。”我们感受一下,这句话中是否有一份道德优越感呢?
心中倘若有这样一份优越感,家里家外、话里话外,一定会时常流露出来。所以,一个傲心,早就将先生推到老远去了。
2. 忿心
这位同仁说,先生“总是让我给他贷款,借高利贷投资他认定的所谓事业”。言外之意,是说先生不如自己、不会赚钱,还要我去贷款,忿心中又掺杂着傲心。有这样的起心动念在,两人之间不仅不会有恩,还会结怨。
就像我们平常在家做家务的时候,要是边干活边唠叨,做了很多事,可是唠叨的比做的还多,因此功劳和苦劳就被抵消了。
3. 妒心
这位同仁说,先生“总是什么事都背着我”,偷偷摸摸的,好像是与一些不靠谱的人做生意。倘若从心底里看不上先生所做的事,在内心深处,恐怕也不大希望先生的生意做得更好啊。这是妒心。
4. 贪心
这位同仁说,“我有两个孩子,老大高一,老二四年级”,而先生则“对孩子不管不顾”。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这位同仁觉得,生育和养育两个孩子,至少80%的功劳都是自己的。这难道不是一份贪心吗?
想想看,我们学了四年的国学,心中仍有这么多的不明和贪欲,怎么能引领先生跟我们一起学习呢?
带着这些起心动念与先生朝夕相处,结果就是,夫妻之间不仅不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还会离心离德、同床异梦,双方斗智斗勇,乃至于相互拆台啊。
这位同仁来提问,大概是想让我们想办法帮她对治她的先生。但没想到,我们先说了她这么一大堆的不是,想必这位同仁心里也不大服气。
毫无疑问,这位同仁的先生肯定也有许多不好的起心动念,若能见到他,我们也会以适当的方式帮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这就像一根绳子,中间打了一个结,为了解开这个结,从绳子的这一头入手可以解开,从绳子的另一头入手也可以解开。
同理,在家庭矛盾中,从先生这一方入手可以解决问题,从妻子这一方入手也同样可以解决。
所以,既然这位同仁提出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在你这里,就得从你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是问题的全部,也不意味着你先生就没有问题。从你这里入手,只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有三点建议,请你感受一下:
第一点
带上放大镜,真诚地做一次反省
带上放大镜,是为了用放大镜去发现先生的优点,同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这样的反省方法,你可能觉得不大公平。但先别管公不公平,做了之后你就会明白了。明白什么呢?明白其实我们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好,先生也根本没有那么差。
如此一来,我们的心就会更柔软、更敏锐,也更能看清家庭问题的本质。因而,你就能助推先生来和你一起学习了。
第二点
去除这些傲念、忿念、妒念、贪念
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你对待先生的这颗心,大体上就是你对待同事的心,也是你对待客户的心。
一个傲慢心很重的人,不可能对这一群人傲慢,转身对另外一群人谦卑。就算看上去谦卑,其实本质上更多的是恭维,或者是迫不得已地卑微而已。
若是傲念、妒念、贪念等这些不好的念头去不掉,你的同事能感受到,你的客户也能感受到你心中的不善,这对你的生意是不利的。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
请你相信,“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夫妻不和,你的两个孩子也会受影响。小的可能会跟着你一起,不喜欢他爸爸,大的可能反对你这样,会联合爸爸来对付你。
无论两个孩子站在哪一边,你都输了。
倘若你和孩子爸爸离心离德,还带着两个孩子站队对抗,那你的家距离成为战场就不远了。
你说先生与你不是一条心,那如何才能“夫妻同心”呢?是你的心靠近他的心,还是他的心靠近你的心呢?其实,这两个方案都是行不通的。
真的为两个孩子的前途命运着想,你与先生应该带领孩子,共同学习提升,朝向中华经典所指引的方向,与经典同频,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这才是真正的“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也就是一家人要“高处相见”。
最后,再郑重地送给你一句话:
“以身作则,
不是影响他人的重要手段,
而是唯一手段。”
让我们把“以身作则”四个字,深深地刻进心里,先做好自己,这是建设圆满家庭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