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亏欠处 | 战略创新工具箱之二
为助力中小微创企业战略创新落地,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洞察客户的渴望,了解客户的深层次需求,找到创新的支点,实现战略创新,公众号推出“战略创新工具箱”栏目。
今天,推荐第二个工具箱——客户亏欠处。如图所示:
客户亏欠处,正是客户的需求处。找到对客户的亏欠处,就找到了战略创新的突破口。其本质是,在起心动念处闹革命,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创新。田字格从四个维度,展开了对亏欠处的分析。
使用步骤
第一,描述场景。回想与客户的接触或业务往来中,哪些场景是亏欠了客户的,请完整描述其中的一个。找到场景,就有了画面感,也就有了切入点。
第二,剖析起心动念。针对对客户的亏欠处,思考其根源在哪里,剖析自己当时的起心动念,特别是对客户的恶念有哪些。
第三,分析结果。上述起心动念,甚至是恶念,带来了怎样的言谈举止。
第四,找到病根。病根主要是不明与贪欲,体现为错误的知见。如果病根没有挖出,类似的起心动念还会在家庭、生活、工作等一系列场景中重现。
遵循以上步骤,从场景切入,到起心动念,到后果,再到病根,依次写下,可逐步找到亏欠处。
案例说明
应客户需求,某印刷厂加印了5000册书籍。但成品出来后,却发现有30册的装订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是仔细查看,难以发现瑕疵。抱着侥幸心理,印刷厂把这30本夹在了5000册中,正常给客户发了货。
一、场景:
产品有瑕疵,客户不知情。
二、起心动念:
五千本书,客户肯定不会一本一本检查,偷偷放进去,客户应该不会知道。
三、结果:
客户收到书籍后没有发现瑕疵,该印刷厂侥幸逃过一关,没有再去追究出现装订问题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方案。
但是,在下一单业务中,因为同样的装订问题,印刷品再次出现问题。这次,印刷厂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抱着侥幸心理给客户发货后,客户发现了问题。
这次的印刷成品,是用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中,后果严重性可想而知,这位客户认为这家印刷厂不再值得信任,因而中断了合作。
其实,我们看得见的是这家印刷厂失去了一位客户,看不见的是,这家印刷厂错失了一个升级产品质量的机会,更深一步讲,印刷厂这样的一种对待产品质量和客户的态度,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四、病根:
经过反思,印刷厂发现自己这样做的背后,有一个知见:爱自己跟爱客户不是一回事。
有这样的知见,就会把自己和客户的关系割裂开来,仅仅把客户与自身的关系看成是简单的交易行为。即使有的时候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出现问题,也会偷奸耍滑,让客户买单。殊不知,与客户建立的这种负向的关系,最终受伤害的是自己,受伤害的客户越多,门店的经营恐怕越举步维艰。
去除这个错误的知见,真正树立“爱自己跟爱客户是一回事,爱客户就是爱自己”的正确知见,自然就能做到维护客户的利益,获得客户的信任,赢得更多订单,真正利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