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失去自由的人,一人整天抱怨命运、诅咒世界;另一个心存感恩自己还能活着,念念祝福世界。这两人未来的命运将截然不同。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是中华圣贤对我们的深深期盼。

 

“怨”是一种情绪,是一种不容易觉察的念头,是一层深埋心底的负能量。在无形之中,它会严重阻碍人与人的链接,以及人与世界的链接。不知不觉,人心变得越来越冷漠,生命也越来越灰暗。

 

这里有两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爱出者爱返,怨往者怨来


首先是一位企业高管的故事。


兰溪是一家年产值500亿的企业的总裁。她跟随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拼搏30年,为企业付出了青春年华,洒下了无数的泪水汗水。10年前,企业创始人开始让儿子介入企业,有意培养儿子成为企业接班人。从那时起,兰溪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份怨念:江山是我陪你打下的,凭什么让他来坐?

 

整整10年,兰溪与创始人的关系,都处于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中。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全力以赴地支持创始人。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她却渐渐发现,自己愈发读不懂创始人了。30年同舟共济,到头来竟然换得一份孤立无援,跟同事的相处也变得磕绊而纠结。兰溪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甚至多次萌生想要离开公司的想法……

 

她的状态,创始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那份难以言明的怨就像一道深深的沟壑,坚固地横亘在两个人的心与心之间,导致双方的每一次沟通都成效甚微。去年,无计可施的创始人,安排兰溪来参加未来之星的学习。经过一轮轮明心和净心,兰溪终于明白了“好人好自己”,一切付出都是种善因得善果,那个过去禁锢自己、让自己生命得不到舒展的“毒瘤”被消除了——“我后十年的怨,真的是很大!”

 

那一刻,兰溪仿佛一下子就卸去了身上的百斤重担,她长舒一口气,既激动又惭愧:有怨无怨,本质上是自己对待世界的态度。爱出爱返,怨往怨来,无怨,其实是自己的需要!



第二个故事来自一位90后年轻人。


习宇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被判给了父亲。在习宇的记忆中,警察出身的父亲严肃苛刻,稍有不慎,自己便会领受棍棒教育。习宇与父亲很少沟通,他甚至一度觉得,作为一个孩子,活在世上太痛苦了,自己以后一定不会要孩子……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个爸爸?!”——二十几年来,习宇一直被这个问题紧紧捆缚,总觉得没有人爱他,这个世界对他太不公平了,都是别人对不起自己。

 

所以,习宇也很少去关心别人。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内心十分冷漠,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像个正常人一样,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礼貌。久而久之,习宇感到自己都快人格分裂了!

 

最痛苦的时候,习宇接触到了中华文化。当他按照净心的方法,去观看自己的内心时,他逐渐开始意识到:不是爸爸不爱他,而是自己感受不到爱!因为对自己最亲的亲人有一份怨恨,所以当自己长大以后,无论对待任何人,几乎都是从“恨”的角度出发——这样一颗心,如何能够感受到爸爸给自己的爱?又如何能够去爱别人?

 

“原来我一直活在怨恨中,从来没有付出过爱。这份怨和恨把自己完完全全‘障’住了,我无法跟别人链接,也不能正确理解和积极看待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习宇,无怨一身轻,不仅改善了与父亲的关系,主动与父亲交流,对待同事伙伴,也慢慢变得热情了起来。


“无怨”的品质,是可以建设的


《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无怨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尽管圣贤才可以做到永远无怨、无倦,但在过往的生命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从事一件自己特别欢喜、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时,再繁杂你都是无怨;当你服侍自己特别喜爱、特别尊重的人时,再辛苦你都是无怨。初为人父人母时,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状况,我们都会无怨、无倦地看护孩子。

 

所以,每个人都流露和展示过无怨的品质,因为这份优秀的品质,每个人心中原本就有。这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想要持久拥有这份美好品质,就要通过体证行为作用与反作用,领会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怨恨他人就是伤害自己!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我们哪里还肯让抱怨的念头来裹挟自己呢?

 

倘若这份无怨能够呈现出来,将为多少人带去温暖和光明,利益多少人心,做出多少实质性贡献!

 

无怨如此,无倦、无悔也是如此。这些优秀品质,都可以通过以下五点来开发:


■ 1.相信你的心中原本就有这样的品质,只是被不明和贪欲所遮蔽。


可以专门找一个时间,思考并记录在怎样的场景下,自己展露过怎样的令人尊重的品质。每个人本都值得尊敬,不要让小我埋没道德的闪光点。


 2.真切地计算生命的大账。人这一生,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度过每一天,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做事和生活才能使人生价值最大化?


 3.观照:随时观照自己的念头是净化心灵的基础。


起心动念处也叫“觉照处”。随时随地向内觉照,就是观照。净心功夫的高低,首先体现在观照能力的高低。净化心灵的基础就是要随时随地观照自己的念头,一天之中大约有上万个清晰的念头,要判别哪些是好的念头、哪些是不好的念头、哪些是更好的念头。


特别指出的是,判别念头的好坏并不容易,由于心的层面不同,对是非善恶的看法就不同。例如在能人看来好的念头,对于贤人而言,可能就是有局限的,甚至是不可取乃至是错误的念头。所以,平时应该强化判别能力的训练,提升我们的智慧。



 4.反省:深刻反省不好的念头是净化心灵的关键。


若是只有观照,对不好的念头不进行深刻反省,就难以挖出病根,改日便又重犯。这种观照就会越来越没有力量,最终连观照的能力也会退化,甚至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乃至麻木不仁。


唯有深刻地明白和体证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才不敢有一丝不好的念头,因为不好的念头就是伤害自己乃至自我毁灭。如此,才会有自觉的强大的动力反省不好的念头,才能在心灵深处建设高度敏锐的“雷达”系统,显著提升净化心灵的能力。

 

 5.引导:主动引导自己产生更好的念头是净化心灵的根本。


首先,主动营造一个让自己持续产生更好念头的方式、使命、习惯和氛围等;


其次,切实践行为善去恶的人生准则,引导自己持续地产生更好的念头。念头随时随地都在产生,因而随时随地都在播撒心灵的种子。念念念念之间,一个人就在与身边的一切建立了心与心的链接。长久下去,就会与他人与社会建立善恶交织、错综复杂的关系。深深明白了这个真理,就绝不敢染污他人,乃至于出现一个不好的念头,都会马上反省。


最后,深刻明白念头具有能量,就会深刻明白,好的念头就是利益自己、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就会引导自己持续地产生更好的念头。


大道至简,不必舍近求远。复杂也许可以显得有学问,但简单所体现的,才是真正的自信与智慧。选择直接相信,心上用功,每个人都可以活出无怨无倦的无悔人生!


相关阅读


去除小我,海阔天空

成人之美,易;不成人之恶,难

美丽,也是吾性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