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本,如何达至?
透视日常生活小事,学习中华经典智慧。
自8月18日,「润泽日讲」在“天地常新”视频号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600万。
过去几周,我们一起回顾了1-20讲。
今天,我们共同回顾本栏目第21-28讲,温故知新,日学日进。
第21讲 · 有所忿懥
情绪是很有力量的,你是否学会了驾驭这股力量?
在《大学》这部经典中,不仅揭示了情绪产生的原因,还提出了解决方法,甚至呈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天地常
第22讲 · 心不在焉
你是否有过困在烦恼里、越陷越深的感觉?很多得失爱憎荣辱,日久天长,心里还是放不下。而《大学》为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番心境:心不在焉。
心不纠缠在一时一事,甚至能够超然物外、身受心不受。心境如此强大,何愁挫折在前?
天地常新
第23讲 · 正心
学习经典,就要戒掉情绪吗?超然物外,没有情绪,那不成了泥人了?就比如,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不能批评、不能严格要求了吗?
只有心归于正、内在平和,才能给孩子正确的严格教育。如果情绪上头、无法控制,就会伤到孩子。心正身修,七情自然流动,不会伤人伤己。
天地常新
第24讲 · 齐家五偏
你有没有特别喜爱或特别讨厌的人事物?比如,有人特别讨厌某种性格的人,看到就来气;也有父母一遇事就一味向着自家孩子,很难客观看待事情本身。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不都是人之常情吗?但其实,心中有所偏好,就有了对立;有了对立,便有烦恼。
天地常新
第25讲 ·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为什么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场所?
在最亲近的家人身边,最真实的自我,会显露无疑。在内心深处,我们对待别人的真诚,从来不会超过对待家人的诚意。修炼自己,从家庭开始。
天地常新
第26讲 · 如保赤子
为人父母,方知父母心。用对待子女的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就是君子。用对待子女的心对待民众,就是一种无我的至高境界。
而我们普通人,只需要常常让自己体悟、回归那颗父母心。靠近那样至诚的状态,吃得了辛苦、受得了委屈,何事不成?
天地常新
第27讲 · 反求诸己
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在刷手机;甚至假装在看书,其实偷偷在刷剧——这样做,真的能培养出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孩子好吗?
长辈的起心动念,是家风的源头。家里有怎样的家风,孩子就有怎样的作风。
天地常新
第28课 · 宜兄宜弟
为什么说“先成家,后立业”?为什么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无论是在学校中与同学相处,还是在单位里与同事相处,根源都在与自己家人的相处方式。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阳明先生曾说:“诚得良友相聚会,共进此道,人间更复有何乐!”
为此,我们专门组建了免费的共学社群,添加下方「天地常新」企业微信号小助手即可申请加入,遇见更多同道学友,同修大人之学,共建君子之家。
天地常新
润泽日讲 直播间
《大学》之本,如何达至?子女教育,如何在本?
9月29日周日晚20:00,在「天地常新」视频号,晗月将与北大文东茅教授共解《大学》之本,更有文教授亲送《王阳明四书心解》。欢迎分享给家人、子女一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