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孝顺,唯有四个字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在你眼中,孝顺父母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在外人看来,他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给母亲盖了村里最好的楼房,每次回家都跟母亲睡一张床,陪母亲说话。
就是这样一位公认的孝子,在母亲去世的那天,竟然没有流一滴眼泪。他觉得,自己已经尽了一个儿子所有的责任,所以问心无愧。
然而半年之后,有一次想起母亲,他突然控制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他说:“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的孝都是做给别人看的,都是掺了水分的。我对母亲的爱与母亲对我的爱简直是天壤之别!我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一个孝子呢?”
这位企业家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扮演出来的孝顺,不可能是真正的孝顺。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500多年前,阳明先生给出了答案。
据《传习录》记载,徐爱曾问阳明先生:“侍奉父亲,涉及的嘘寒问暖等诸多细节,是否需要刻意讲求?”
阳明先生答道:“怎能不讲求呢?但我们要明确核心所在”。在先生看来,我们讲求的,是一颗真诚的孝心。
如此,冬天时,我们自然会担心父母是否寒冷,便会寻求温暖他们的方法。夏天时,我们又会担心父母是否炎热,便会想方设法为他们送去清凉。
这些都是真诚的孝心所驱使的行为。换句话说,必须先有真诚的孝心,才会有这些行为的表现。
就像一棵树,那颗真诚的孝心是根,而各种行为则是枝叶。必须先有根,才能有枝叶。我们总不能先找到枝叶,再去种根吧?
礼记有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这正说明了,孝顺父母必须以“深爱做根”,才会有自然的表现。如何以“深爱做根”?前提是拥有一颗真诚的孝心。
回到现实生活中,像上述企业家一样“为了孝顺而孝顺”的人并不少见。
但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对待世界的态度。对待父母,我们尚且不能真诚以待,更何谈真诚对待他人?
反之,当我们对父母真诚了,我们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真诚的种子,它将让我们在面对他人时,继续生根发芽,并在人生的橐龠场里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