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月二十五,离蛇年春节还有四天。在龙年倒数的这几天里,你有没有在心里回顾这一年,看看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有人觉得,仿佛昨天还在喜迎龙年春晚,怎么这么快蛇年春晚都要开始了。一年更胜一年忙,这一年太匆匆,成长有限,钱没多挣,似乎没什么提升。


其实不尽然。成长,可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在心上,在认知上


我们收集了这一年中大家深受触动、深刻践行的七句话。


这七句话,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和学习者的践行体悟,也是大家对未来一年的深情祝福。 

 


很多位董事长分享,企业里最难的是“上下不同频”:自己就好像一个火车头,拖着车厢走,很累!多么想团队能和自己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啊!


《孙子兵法》中讲“上下同欲者,胜!”团队和董事长同频,说到底,是同频于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




同频于使命,意味着团队上下想干同一件事。同频于愿景,意味着大家对于未来有着一样的期许。


同频于价值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做正派人,干正经事。使命告诉我们因何出发,愿景砥砺我们到达何处,价值观则是指导我们这一路上怎么走的信条。


只有如此,团队才能从内心升起一种崇高感,同频于天理良知。如此,仿佛每节车厢都自带动能。


上下同欲者,胜!

 


很多“聪明”人,无论做什么,总想找捷径。结果,汲汲营营一辈子,到头来一事无成。


真正的聪明人,最舍得下笨功夫。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有一位制造行业董事长,生产线有发泡剂制造。


高管建议他,做发泡剂,成本高,利润低,不挣钱,同行都不愿意干。


不如砍掉这个生产线,集中力量生产利润高的产品。这位董事长却认为,这款产品是市场所需,未来是有市场的。


于是他投入人财物研发发泡剂,最终在这个领域做到了全国领先。


这位董事长就下了笨功夫。为什么笨功夫反而取得成功?




本质上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靠的是,捧出一颗纯粹、质朴的心,朴实去干


《道德经》讲大巧若拙”。巧劲儿能快,但多半不长久。只有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才能行稳致远,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守住自己这颗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阳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行原本是个一。


有正知,就有正行;有深知,就有深行;有浅知,就有浅行


同样,偏知会有偏行,错知会有错行。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行不出来,根本上是因为知之不真。


比如为了健康,要减少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


但是面对巧克力、蛋糕、油酥饼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吃两口,心里会想“我就吃一点儿,没事儿的”。


这里的“知”是什么呢?不是“不能吃”,而是“吃点儿没事儿”。


这即是“知行本一”——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知行合一的本质是,知是因,行是果

若是认知过期,行为必定落伍;若能突破认知,行为自然转变。


2000年前,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你看到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你一定会感到心痛。


为什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的良知,而且全天下都是如此。


既然人人都有良知,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好的人呢?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除了有“恻隐之心”这样的“大我”,同时也有“小我”。


阳明先生揭示了普通人都会有的八颗小我之心:傲心,躁心,贪心,吝心,忽心,妒心,怠心,忿心。


这八颗心就是小我。




有小我并不可怕。


阳明心学中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大我就像心中的太阳,本来就有,吾性自足;小我就像心中的乌云,是从外面飘来的。


既然是从外面沾染来的,因而是可以去除的。“大我”这两个字永久地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大我吾性自足,小我可以去除,因此,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人生总是充满希望。


有位企业家分享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说当自己内心不坚定的时候,东西南北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


为什么?我们该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旅程呢?


阳明先生教导弟子说:“身之主宰便是心。”这句话的第一个关键字是“身”。


贪名贪利贪舒服,这些行为都是这个身的需求。


而在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主宰者,就是第二个关键字“心”。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心的状态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又决定了我们的言语身行,言语身行决定了我们的事。


这就是“心-道-德-事”




一个人内心坚定,他的步伐必定坚定。


一个人内心无力,他的步伐必定摇摆。在起心动念处,下为善去恶格物的功夫。正身先正心,正心在正念。这样才能内心坚定。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


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也觉得很对,但自己的改变很少呢?


为什么希望帮助他人,跟别人讲了很多,别人很少能听进去呢?


为什么带领团队,反反复复提醒,但团队很难做到呢?


戴尔卡耐基说,人的心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你得自己找到钥匙,自己从内部打开心门。


钥匙在哪里?阳明先生说:人言不如自悔真切




我们不管是自己读经典,还是听他人讲解,读到的、听到的,都是“人言”,都不如高质量的反躬自省体会得真切。


如果我们只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结果,那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自己很难有真实的收获。


所以,一定要在自己亲身经历的每一件事上去观照自己的念头,为善去恶,看到不好的念头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醒悟:


原来心才是一切的根源,只有在自己心上用功,才能收获真成长。


2024年,润泽园常提的一句话:总是看到问题,总是探究本质,总是坚定信心,总是充满理想。


1.总是看到问题。


问题不是用来抱怨的,问题是用来解决的。


因为心中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所以我们总是看到问题。


2.总是探究本质。


看到问题之后,就要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是从我们八颗心中的哪个小我来的?


只有探究到本质,找到根源,才有机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总是坚定信心。


坚定信心,我们企业一定会做大;坚定信心,我们一定会从一个小微企业、从一个作坊成长为一家像样的企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心从何而来呢?因为我们知道了大我、小我。


大我才有无限的希望,小我就是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我们明白了大我和小我的本质,所以,确信无疑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潜能,每个人可以不断开发这样的潜能,让自己面对更大的风雨,面对更艰难的挑战。


4.总是胸怀理想。


最重要的是,总是胸怀理想。


“理想”这个词,似乎大家小时候用过,长大了就放下了。


社会这么现实,提理想太不现实了。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活着,无非是说,自己的理想是否还可以更高远一些?


今天,我们要重拾理想。


人生终归会岁月不饶人,时光无法倒流,青春可以永驻。青春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心灵。


你立志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成什么样的事?


你对未来生命的期待,你对一家人的规划,十年之后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你想要的那个画面,值得你全力以赴去追寻吗?


找到那个理想,因为时光无法倒流,青春可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