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能把任何事情变成提升自己的资粮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有句话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何看透本质呢?这就需要“格物致知”的功夫。
什么是“格物致知”?
阳明先生十七岁的时候,曾经以为万事万物都蕴含至理,于是他就去研究院子里的竹子,想要研究出天理来。七天七夜之后,天理没有研究出来,自己却累倒了。
十几年后,他终于体证到,天理不在心外,而在自己内心。
“良知即天理”。良知如一面明镜,以这面镜子去映射天地万物,莫不清清楚楚。如果我们以良知之心去看事情,一定能看透本质,读懂人心。
所以,格物致知,不是去心外“格”,而是回到内心。正如阳明先生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知”,即是“良知”。“格物”,是随时随地体认天理。所以,“格物致知”就是随时随事扶正自己的念头,让自己的念头不断靠近良知。
其实,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一次洞察本质的历练,一次内心良知的抉择。
一位企业管理者曾经遇到难题:两名下属发生争执,两个人各执一词,只强调自己对。这位管理者对这件事心生烦恼,他对这两个人都有看法。他准备借公司规定对两名下属狠批一顿。但当他想到阳明先生的教诲,“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
他做了三件事:
1. 暂停判断,让情绪沉淀。分别找两位下属询问事情的经过。
2. 叩问本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和别人发生争执,我希望领导如何处理?”
3. 设计对话。劝导开两位下属之后,在某一次新项目中,他又创造机会,让两人共同完成项目。最终,两名下属主动和解。
这位管理者事后说:“当我不执着谁对谁错,而是以自己的大我唤醒他们的大我时,才真正实现团队上下一心。”
格物致知,不是盯在事情上,而是在事上磨炼自己这颗心。
情绪、立场、偏见往往蒙蔽我们的良知,让我们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如果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用上格物致知的功夫,将我们的念头不断调整靠近良知,破除蒙蔽,你就在成为高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