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业家曾困惑:“我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可团队却跟不上节奏,为什么我们的步调总是不一致?”  

还有位企业家曾感叹:“在战略研讨会上,大家斗志昂扬、信心满满,可一到执行阶段,却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感到熟悉?  

“上下同欲”是凝聚团队力量的核心,也是许多经营者不断思考、努力解决的难题。然而,答案或许并不在表面,而是藏在更深的地方——它关乎人性的温度,也关乎组织对“欲望”的深刻理解。  


Q 问题1:


在企业经营中,如何实现“上下同欲”?

 

有人说得分钱,只有屁股都坐在一个板凳上的时候他们才能想到一起去,大家劲儿才能往一起使。

 

还有人说,得带着高管们、团队们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成长,这样大家不掉队,我们才能在一个语境当中。可是,实际操作中,上下同欲这件事依然很难,为什么呢?



A 回应:


团队上下同欲,是世界级难题,因为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们想一想,自己要学习、要提升,都那么不容易,所以不能以己之困责人之速。


同时,我们自己走得那么艰难,却希望别人跑得快一点,这个不公平。人们总是习惯把手指指向别人,这也是人性。

 

分钱是必要的,但是不够。

 

今天看到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企业,他们真的就分很多钱;同样也有优秀的企业,不靠分钱。


但无论它分钱还是不分钱,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非常注重组织的文化力量,和大家的凝聚力。


这体现在高、中、基层的领导力上。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公司的一些奖惩措施、规章制度是企业中的“阳”;而公司各领导层骨干的领导力,是企业中的“阴”。


两者要结合起来,缺一不可。作为中小企业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再分能分多少呢?总也分不过那些大厂吧?在“阳”上用力,总有气力不足的时候。

 

这个时候,“阴”的能量就更加要彰显出来,补足“阳”不足的那部分。


比如,企业给大家一个理由——大家要像兄弟一样、像家人一样相互温暖、相互支持。

 

比如,在战略共创会课程上,有一节课称为“悦纳”。


大家只要是参加过战略共创会,对“悦纳”这堂课都会印象深刻,而且印象很好。


在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里,团队伙伴根据课程指导,打开心扉,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大家觉得心更近了,原来很多误会消失了,那些没必要的隔阂其实是浪费生命。

 

“悦纳”这样的形式就是“阴”,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回到企业变成机制,每个月做一次,不同岗位的人做一次,这样,大家心中的凝聚力立马就提升起来了。


一家企业真正的战斗力都是源自团队成员的内心。

 

物质激励是必须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把企业做好,企业做好我们才有更多的、和大家分享胜利的成果。


但那是基础,如果企业只靠分钱,分着分着就分崩离析了,所以两者都是必要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经营企业要有系统化的思维,不能一根筋,要么0要么1,要么分要么不分,这种思维都是过于简单的线性思维。


世界这么复杂不可能归结为0和1——分不分,或者这事情做不做、学不学,都不要用这种0和1的思维。

 

 

Q 问题2:


上下同欲,这里的“欲”是欲望的欲。欲望,既是对金钱的渴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美好生活的根基往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这使得欲望与贪念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当欲望过度膨胀,可能演变为不当得利的贪婪。

 

我们该如何在合理追求美好生活与过度贪婪之间划清界限呢?



A 回应:


这没有严格的标准。比如,一百年前,现在我们的穿着、所用的物品这都属于土豪劣绅才能穿的衣服,对百姓而言就是一份贪,但是今天已经成为普普通通生活的一部分。

 

经典上有句话叫“食色性也”,这是本性的一部分,后面我们加了四个字“过者欲也”,过了就是欲了。


比如,今天中午我们一起用餐,三菜一汤,大体上这就是正常的,在家里无非也就是这样,三菜一汤。


但如果一定要弄八九个菜,要么请客的人摆谱,要么吃饭的人挑剔,这就叫作“欲”了,这个欲就会造成浪费,然后胡吃海喝一通,其实对身体未必有好处。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一直朝向那个方向努力,但它没有明确的一条线画在那个地方。


我们要时刻地警醒自己,是否对于有些需求过度了?过头了就变成了“欲”。

 

而《孙子兵法》讲“上下同欲者”的“欲”不是我们刚刚说的一些欲念的欲,上下同欲是指理想、使命、目标,大家共同享有一个目标,这样的团队是能够取胜的。


所以,上下同欲的“欲”,是指理想、使命、目标、担当这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