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根到破土:4.0战略助力构建未来型企业
在刚刚结束的第14期「战略领导力」学习会开班仪式上,润泽园教育青年讲师殷宇佳,从“未来型企业”的战略视角,提出了四个影响企业增长的关键问题。
在上一篇中,我们讨论了前两个问题——为什么爱客户却卖不好产品?为什么个人成长却带不动企业增长?(从做对到做成:未来五年企业突围之道)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另外两个问题,帮助企业家从内修到外炼,从扎根到破土,真正实现成长转化。
问题一:为什么我天天练功夫,但事业规模却未见起色?
这几年,很多企业家通过学习,不断清理自己的“内心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去除八颗心”:怠心、忽心、躁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
很多同学都说,自己的烦恼少了不少。
有人说,现在早晨可以早起读书,带动孩子一起学习;也有人说,遇到事不再急躁,心静了许多。
随着“八颗心”的减少,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厚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深情厚谊,深沉有力。
这是“向下扎根”的修炼过程,是企业家内在品质的基础建设。
然而,从外在看,企业规模依然有限。为什么?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
去除八颗心,怠忽躁妒,忿贪傲吝,是“阴”的功夫,而企业想要突破,还必须接上“阳”的能量——生发奋进心、精进心、勇猛心、刚强心等等的战略雄心。
前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老师曾在润泽园分享:“企业家既要有温良恭俭让,也要有刚强勇义新。”
只有既向下深深扎根,又敢于向上破土生长,才能生长成材。
向下扎根,是稳;向上成长,是进。两者相辅相成,一阴一阳,缺一不可。
所以未来5年,企业成长的第三个突围点是:
从向下扎根到向上成长。
问题二:为什么我常常反求诸己,却感觉仍然跟不上时代?
反求诸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珍贵的品质之一。
跟随润泽园学习的企业家们,在过去的修炼中,越来越具备自省、包容、克己的能力。
然而,也有企业家提出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常反求诸己,但感觉仍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其实很多时候,越反求诸己,越怕做错事。
所以反而变得犹豫、保守,害怕犯错,不敢出手。
面向未来,我们要从反求诸己到建功立业。
这并不是放弃内省,而是遵循《中庸》原则,建立一个全新的平衡点:既要持续反求诸己,更要建功立业。
如何建功立业?我们来看一个国家级案例:
2015年前后,中国医药领域还几乎完全依赖国外市场。超过90%的专利药市场被外企垄断,就连中药领域的国际专利,有超过30%掌握在日本和韩国手中。
2018年以前有一组数据:中国新药研发匮乏,全国3000多家药企中,约97%从事仿制药生产。中国医药市场被贴上了“仿制药”的标签。
然而,就在去年,中国医药迎来了自己的反超时刻。
2024年,中国创新药在研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占到了全球第二。预计2025年,我国新药上市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这一切,源自2015年国务院“44号文”的发布——我国将“新药”定义从“首次在中国上市”升级为“首次在全球上市”,辅以一系列融资政策的支持,开启了我国医药创新的新纪元。
中国医药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创业。
这个时代的大势是什么?答案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硬科技。建功立业一定要有真本事。
国家建立科创板的目的就是借助资本市场,推动创新型企业取得快速发展。
过去几年,国家有4000亿投资流向医药行业,所以才助推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有投资者,就有创业者,就有创新,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们要读懂政策经济学,永远不要低估国家的产业政策。
但是还有很多传统型企业,觉得科技离自己比较远。
所以,我们说,企业的瓶颈,本质上是企业家认知的瓶颈。
有这样一个传统行业+科技的真实创新案例:
有一家公司,利用DeepSeek大模型,把全国各地的菜谱整理起来。包括原材料、调味料、怎么做等等。然后基于大模型,建立了一个菜品创新的模型。不仅解决了一般的餐厅菜品更新难的问题,还让用户在家里用9块9,就能享受定制菜谱。
所以,未来5年,我们要从反求诸己到建功立业。
从传统型企业逐渐发展为科技型企业。
企业家转心,企业就能转型!
结 语
这两天,我们分享了四个关键问题,总结为四句话:
· 从爱客户到卖产品,爱客户是厚德载物,卖产品是自强不息。
· 从补短板到建长板,硬实力一定要紧握在自己手中。
· 从向下扎根到向上成长,既要有温良恭俭让,又要有刚强勇义新。
· 从反求诸己到建功立业,从传统型企业逐渐发展为科技型企业,企业家转心,企业就能转型。
这四句话,是4.0战略的核心内涵。4.0战略,助力企业家构建未来型企业。
6月28日,润泽园万人战略大会上,我们将正式开启,面向未来5年的4.0战略,大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