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忙碌,来掩盖战略上的盲目。”

太多企业每天都在“很忙”——忙着抢订单、赶项目、压成本、盯流程,忙到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越是忙碌,越是焦虑;越是用力,越是看不到增长的希望:

我们调动了一切资源、牺牲了几乎所有个人时间,为什么公司还是原地打转长不大?

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涨薪激励、换人、改产品、卷价格,为什么问题总是反复出现?

我们不断开会、写计划、跑市场,为什么员工跟不上节奏,团队始终使不上劲?

外部环境不明确,市场内卷,同行都在打价格战,企业生存艰难,到底该往哪走?

团队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做创新,但效果总是不理想,创新为什么那么难?关键是什么?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没有清晰的战略,没有一套真正适合企业自己的增长逻辑,所有的战术执行都只能是“瞎忙”。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曾提出“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指出:战略的本质,不在于追求卓越,而在于选择与聚焦。

这就是我们要做战略重塑的根本原因——

不是旧瓶装新酒,而是重新看清趋势、把握方向,重构组织核心能力与增长路径,找到企业真正擅长且值得投入的价值赛道,在不确定中做出确定的选择,在复杂中建立清晰的战略选择。

 

(润泽园教育·战略重塑训练营二号试验班合影) 

战略重塑,重塑的是什么?

企业为何增长乏力?战略为何落不了地?组织为何始终跟不上变化?创新为什么找不到出路?

过去半年,在创始人白老师的辅导下,润泽园教育核心讲师带领战略研究院战略顾问,走访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深度的企业调研与战略研讨,深入几十家年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与董事长及高管团队面对面讨论最真实的战略困惑。

(润泽园教育核心讲师风雷分享业界领先的战略模型)

我们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研讨、每一次共创,都在不断洞察企业难题与本质,不断构建战略重塑的底层逻辑。

从中国企业当下最真实的战略困境出发,我们逐步萃取出“五大板块、十项能力”的核心体系,并建立了一门从战略设计到战略落地的全新课程——战略重塑训练营。

这场为期三天三晚的训练营,不是一场“听讲式”的学习,而是一段层层推进的战略重塑旅程。

  ✅第一天,洞察市场趋势变化,探索行业本质痛点,找准战略的真难题;

  ✅第二天,深度感知客户需求,探索业务创新焦点,重构业务创新设计;

  ✅第三天,规划三年战略路径,共创落地保障机制,开启攻坚速赢计划。

三天三夜,步步深入,从看清方向到走通路径,每一环都围绕企业真实问题现场共创,聚焦成果。这一切,不是靠“讲道理”,而是靠实打实的一系列实战的战略工具和方法步骤。

我们相信:未来型企业,一定是“以心为本”的4.0战略企业。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必须从企业本心出发,回应客户真实需求,依托组织核心优势,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成长突围之路。

 

两期试验班先行,十二家企业收获颇丰

2025年7月,润泽园教育迎来了两场战略重塑训练营的试验班。十二家来自不同产业的企业董事长带领高管团队,开启了三天三晚的深度战略思考与共创之旅。

 

(二号试验班的学员们在白板前讨论共创)

课堂结束后,董事长们收获远超预期。其中:

浙江澳森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贾凤仙,在家具制造行业里深耕二十余年,却在一张战略思维问卷前陷入沉思。

“我发现自己并没有看清行业的本质,这对我是一种思维上的颠覆。”

和贾凤仙类似,多位董事长在课程第一天便直面了“自以为是”的思维陷阱,意识到战略重塑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认知与经验的幻象

烟台华顺机械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彭淑玲,曾在钢铁行业独霸一方,却因跨界转型而陷入迷茫。

这次训练营让她彻底清醒:“什么都想要,公司会累垮的。我们必须要懂得舍与聚”。 

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战略图谱”和“客户三问”重新定位主航道,淑玲总第一次坚定了到底该舍什么、该聚什么。她说:“以前是拼命打水漂,未来要精准打井。

深圳华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董事长胡春平这次带领团队来也收获了惊喜。

春平总亲眼见证了团队从课程第一天的争执不休,到后来的激情共创,最后写出了让她感动的战略方案。

她说:探索客户不可拒绝的理由这个方法太有用了,我们找到三个关键词——最好的风水、最有温度的服务、最强的产业生态。这让我们的优势第一次说得这么清楚。”

仟佰億科技(天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中高档家具专业制造商。董事长邓晓琳这次特意带着作为接班人的女儿袁甜来到训练营。

通过三天的学习和共创,晓琳总从“迷茫”中重新找回了“一号位”的信心与使命感,她的团队在“愿景与定位模块”中集体同频共振,重新回到了最初创业的那份初心。

课程结束时,晓琳总带着“仟佰億人,服务千万家”的信念,坚定而自豪地说:“我们的战略方案是从每个人的本心流淌出来的,才会那么有力量。

安徽红叶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林,一度是企业里“事无巨细都要盯”的一把手。

因为身体不适,付林总在晚上下课后提前离场,高管团队却坚持工作到深夜完成方案,并主动承担落地推进任务。

她说:“第一次不是我催他们,而是他们让我先休息。我的院长振奋地告诉我:'这次解决了大问题!'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也首次“放手不指导”,让团队自己在“战略路径推演”中经历迷茫、碰撞、突破的全过程。

他感慨:面对企业的战略,董事长总是很孤独,以前总觉得他们不行,其实是我不相信他们。现在他们站出来了,共创出来的战略路径比我还清晰。

以上,是战略重塑训练营二号试验班部分学员企业家代表的收获和变化,令人欣喜。

而作为先行者,一号班已有企业在内部启动战略方案细化、客户价值访谈、能力体系重建、关键任务拆解等多个战略落地动作,为二号班提供了宝贵的落地推进范式样本。

可以说,战略重塑正在从“个体进阶”走向“系统迭代”。

(二号试验班董事长与团队共创现场)

 

战略重塑训练营之“新”:目标清晰,行动落地

这次的战略重塑训练营和以往的学习会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来听听参训企业家们的有感而发:

 深圳华家实业集团董事长胡春平:

“这次课程上,看到的是心法结合世界领先的科学战略方法论。”

“越学越轻松,整个落地机制都非常好,不再是学了却不知道怎么干。”

烟台华顺机械董事长彭淑玲:

“我们以前是战术上很拼,但不知道怎么选方向。经老师点拨之后,我们越来越清晰。我相信我们小伙伴比我还清晰,他们把方案做得也比我好,能落地。”

福建清铧茶业董事长林清修:

“我来之前总以为自己战略做得很好,但这两三天看着团队思考的过程,我才真正感到自己的无知。我以为我很懂战略,但我的团队却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这不叫战略,这是独角戏。”

“这次课程,一定是从战略设计到战略落地最好的课程。”

 山西凯嘉张壁古堡生态旅游董事长路杨:

“从上次龙场训练营到这次,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次战略思考更系统、更具体,我看到了投入与产出的真实比例。” 

“这次看到好几家企业做得那么有品质,我意识到我们其实还可以投入更多,获得更多。”

 仟佰億科技董事长邓晓琳:

“这三天的学习,我感觉我被重塑了,我的团队也被重塑了。”

“我从女儿对养老事业的分享中看到了那份本心,这个战略方案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心写出来的,所以有力量。”

 浙江欢喜控股集团董事长叶伟德:

“这次训练营,不但让我们从使命到战略、到业务再到落地,包括战略意图、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路径等闭环打通了,还让我们团队之间互相打通了。”

湖南恒康大药房董事长赵亚辉:

“三天时间,团队一起从提升心力,到发现战略路径两个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团队升起了巨大的信心与能量。”

 江苏华益中亨金属董事长郎朗:

“这一次来了以后,老师把我们之前点点滴滴的想法打通了,形成了片,有了系统性的战略思维。”

青岛书香味道餐饮董事长林金钟:

“这三天的战略学习,真的是解决了我们的真问题。”

“书香从战略定位到战略落地真的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些真实而深刻的感受背后,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化。

以往,很多董事长常说:“过去的课程挺好,但回去团队不知道怎么落地。”但这一次不同。每一家企业都带着清晰的战略地图、明确的价值主张和可以落地的行动路径走出了训练营。

更重要的是,这份“想明白,做出来,跑起来”的方案,不是老师讲的,是他们自己“写”出来的——写在共创的战略地图上,写在落地的清单里,更写在高管团队的集体意识里。

这正是这次训练营最具价值的地方——它不仅带来了认知的突破,更促成了团队的共识与组织的行动力。

(二号试验班的企业董事长参加战略落地启航仪式)

 

战略重塑训练营,不是一场短暂的学习,而是一场深刻的战略反思与战略重构。三天三夜,是一场战略探索之旅,更是一场企业集体认知的觉醒。

正如风雷老师总结:“战略重塑训练营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逗号,是一个企业转型重塑新的起点。未来的战略落地的路上,我们还会一起同行。”

而这篇文章,是一次回顾,也是一则预告。它不仅记录了战略重塑训练营·试验班的精彩现场,更向企业家朋友们发出邀约——

如果你对企业的战略问题一筹莫展,欢迎深入了解和参加这场战略突围之旅。后续,我们将发布战略重塑训练营的完整产品说明和未来开营信息,敬请期待。

此外,如果您此前是「小微大道」课程的学员,您的课程权益已自动升级到「4.0战略」课程,亦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