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级的自律,是“姑且一试”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人最难克服的,不是外界,而是自己不经意间形成的惯性。
《传习录》上《陆澄录》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
“觉懒看书,则且看书。”
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犯懒不想看书时,姑且试着去看书。
不想读书的时候,心里往往有两个声音:
一个说:“今天太累了,别看了,明天再补吧。”
另一个声音轻轻提醒:“虽然不想,但不妨先读一点点,坚持一下。”
前者,顺着我们的惯性,趋乐避苦,追求眼前的轻松——这是小我;
后者,逆着我们的惯性,提醒我们去做“不想做”的事——这是良知,也是大我的声音。
顺从小我,很容易,但常伴随着事后的空虚与自责;
听从大我,很难,却可以带来长久的平静与满足。
其实,惰性与良知并不对立。
小我的背后,也藏着大我的意图——惰性背后可能是想养精蓄锐,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去开始。
但现实常常是:不是等状态好了才开始,而是先开始,才能逐渐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不妨像阳明先生温和地提醒弟子一样,告诉自己,“则且看书。”
“且”是什么?姑且、不妨、试一试。
不对抗,不批判,不是逼自己立刻做到完美,而是温和地提醒自己,“我知道你累了,但不妨再试试。”
读书是一件小事,运动、写作、打扫房间也是。
但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也不知不觉锻炼我们的心性。
如果在这些日常小事里,总是顺着惯性走,小我就会一天天强大;
反之,在小事里听从良知——
翻开书本,哪怕只是一页;
不想运动,哪怕只跑五分钟。
在一次次小小的行动里,我们也在塑造一个内在更稳定、更自由的自己。
如此,当大事来临时,我们就更有力量,作出清明而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