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力的战略,才是可执行的战略|企业家问答
在企业经营中,你是否也曾感到战略规划只是一摞厚厚的报告,难以落地?团队的使命感与崇高感,又该如何激发?近日,在「战略领导力」学习会上,一位从事管道清洗行业的企业经营者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怎么解决?或许,答案就藏在如下这场对话里。
提问
关于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我们目前有两个方向:一是“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海外市场并引进国外优质产品;二是深耕客户场景,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优化和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也制定了使命、愿景、价值观,但总感觉落不到实处,无法触动人心。像我们这样的管道清洗企业,应该如何真正提升团队的使命感和崇高感?
回应:
您的问题非常典型,一个是关于“事”的战略,一个是关于“人”的使命。事实上,这两者是一体两面,无法割裂。下面我将围绕“如何制定一个有生命力的、可执行的战略”这个核心,来回应您的问题。
一、使命是战略的魂:缺乏使命感的战略,注定无法执行
您提到使命愿景价值观落不到心处,这是许多企业的通病。其根源在于,使命的建立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瞭望度:使命必须足够高远,能引领团队望向远方。
真切感:使命必须能真切地触及人心,让团队成员感觉与自身相关。
一个只有高度而缺乏真切感的使命,就像悬在空中的楼阁,大家够不着,也就无法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命不能是您自己想好了“塞给”团队的,它必须通过与团队进行高质量的集体思考,共同探寻,才能成为大家内心深处的渴望。 寻找使命,需要方法论,而非一纸空文。
二、点燃使命感的火种:“四个总是”与“道在低处”
1. 用“四个总是”的思维,穿越经营中的迷雾
我们常说,领导者需要有“四个总是”的思维模式:
总是看到问题:这是起点,但若止步于此,就会陷入抱怨。
总是探究本质:深入问题的根源,这需要深刻的思考。
总是坚定信心:在问题尚未解决时,依然能带领团队保持信心。
总是胸怀理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理想,才是崇高感和驱动力的终极源泉。
也许您会想:“我做的是管道清洗,能有什么理想?”这正是需要突破的地方。
2. 在“众人之所恶”处,找到崇高的价值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在低处”。管道清洗这个行业,正是“处众人之所恶”——为百姓解决又脏、又累、又苦的活。这正是“有道”的地方。您的使命感和崇高感,正应该从这里寻找。
请带领您的团队,深入到客户的场景中去,真切地体会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为客户解决哪些“苦”与“痛”。当团队亲眼看到,因为我们的工作,解决了客户的烦恼,保障了家庭的健康与安全,那种“利他”的价值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份为他人解除痛苦的意义,就是最坚实的使命感。
三、领导力:连接使命与战略的桥梁
1. 有领导力,战略才有生命力
虽然润泽园的课程叫「战略领导力」,但我认为更应该称之为“领导力战略”。为什么?因为领导力是战略的灵魂。有领导力作为灵魂的战略,才叫“有生命力的战略”。
回想创业初期,您没有成文的战略,但您有纯粹的理想和目标——那就是您的“魂”。有了这个魂,您自然会想方设法找到路径,那就是您最初的、充满生命力的战略。
反之,当企业变大,战略变成了请人撰写的一摞摞报告,再塞给团队去执行,这对团队是不公平的。您没有给团队一个“奔跑的理由”,却要求他们达到终点。 这样的战略,在设计出来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失败了。
2. 产品是领导力的最终体现
在您这个行业,归根结底要靠产品说话。必须牢牢抓住产品这个根本,将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打造上,追求技术上的突围与创新。
那么,如何能打造出卓越的产品呢?有句话叫“产品即人品”。您的领导力、您的理想有多高,您产品的创新天花板就有多高。唯有在“心上升维”,才能在“事上突围”。当团队心怀理想与使命感,全力以赴去做好一件事,与为了差事而做,所爆发出的能量相差何止十倍?
总结:什么才是“有生命力的战略”?
回到您的两个战略规划本身。“走出去”和“场景化”都是很好的方向,但要让它们变得可执行、能达成成果,就必须为它们注入灵魂。
这个灵魂就是:
以领导力为核心:赋予团队一个“奔跑的理由”——即共同的理想与使命感。
以产品为根本:将心中的理想,外化为值得骄傲的产品。
以团队为载体:通过集体思考,形成既有瞭望度又有真切感的使命。
这样的战略,它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一个有灵魂、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只有这样,您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十年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成长型、未来型企业。
